为了切实增强大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大学生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升大学生生态文明意识,在连续举办五届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的基础上,经四川省教育厅批准,特举办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学校将举办校内选拔赛,诚挚倡议全校学生踊跃参与,投递优秀作品,展示创作才能,绽放青春风采。现将有关事项公布如下:
一、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成都工业学院
承办单位: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二、活动主题及内容
主题:生态环境科普助力碳达峰与碳中和
内容: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强化环境教育与科普工作,普及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繁荣生态环境科普作品创作,引领社会公众践行生态环境时尚新生活,本次大赛对作品内容要求如下:
1.体现生态环境保护基本科学理论、环境污染现象基本原理,并能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进行合理表述及展现(选题参考详见附件1)。
2.宣传国家生态文明理念、生态环境保护阶段性成果,并能以公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合理表述及展现。
3.关注身边生态环境保护先进事迹、人物,并能以丰富多彩的方式进行合理表述及展现。
4.构想生态文明建设的美好未来场景、先进生态环保技术手段,运用一定的科学原理作为支撑并能进行合理表述及展现。
5.具备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技术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的内涵。
6.鼓励围绕生物多样性保护、碳达峰碳中和等热点,联合中小学、生态环境单位、国家生态环境科普基地创作作品。
三、作品要求
(一)格式要求
1.参赛类别可以是个人或团体作品,队长只能提交一次作品,排序位置不能更改,组员姓名不能更换或更改。
2.每件参赛作品对应一张《作品信息表》(详见附件2),无《作品信息表》或者信息不全者取消参赛资格。
3.所有参赛作品需注明“2022年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参赛作品”字样。作品中不得出现作者或单位的名称、联系方式等信息。
(二)技术要求
1.视频类:包括动画、微电影、采访等。作品时长2-5分钟,以MP4格式提交,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视频。作品应有完整的片头片尾,片头字幕应有参赛作品名称;视频中的文字语言应为简体中文,配音和解说使用普通话;全篇应统一分辨率和画幅宽高比,不得混用;应拍摄画面清晰、镜头运用流畅,有一定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2.图片类:包括电脑绘画、摄影、海报等。须使用标题(20字以内),以JPG图片格式提交,不得出现组图,分辨率不低于300dpi。创意摄影作品,图片大小不 得小于2M,长边不低于1024像素,且能提供其原始信息;创意设计作品规格1000 ×700mm,长边不低于1024像素;摄影作品不得技术合成,允许适当调整或做必要的后期处理。
四、奖项设置
本次校内选拔赛评委会将根据作品要求以及评审方案对作品内容、意识形态等方面严格把关,征集、遴选,对提交的作品进行在线审核、评选,设一、二、三等奖,一等奖5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若干(根据报名情况)。获奖者将获得由学校颁发的获奖证书。荣获一、二等奖的15件参赛作品将推荐晋级省赛。
五、报名及日程安排
作品征集:2022年09月09日-09月18日
评选表彰:2022年09月19日-09月24日
大赛工作QQ群:684366292,加群注明“报名参加环保科普创意大赛”。
请参赛个人获团队于9月18日之前将作品以及相关信息表(附件2)打包发送至qq邮箱:1158675687@qq.com,注:文件夹命名方式为姓名+作品名(姓名在前)。
附件1
2022 年(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选题参考
1.生物多样性保护
2.清洁能源
3.新污染物防治
4.农村环境整治
5.生态环境与健康
6.绿色低碳生活
7.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
8.大气污染防治
9.土壤污染防治及安全利用
10.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
11.物理性污染防治
12.核与辐射安全
附件2
2022年(第六届)四川省大学生环保科普创意大赛作品信息表
作品名称 |
|
作品类别 |
£视频类 □图片类 |
|
议题方向 |
□生物多样性保护 □清洁能源 □新污染物防治 □农村环境整治 □生态环境与健康 □绿色低碳生活 □水污染治理和水生态保护修复 □大气污染防治 □土壤污染防治及安全利用 □固体废物与化学品污染防治 □物理性污染防治 □核与辐射安全 □其他: |
|
队长 |
|
联系电话 |
|
总人数 |
|
|
第一指导教师 |
|
电话 |
|
第二指导教师 |
|
组员1 |
|
组员2 |
|
|
组员3 |
|
组员4 |
|
作品简介(须紧扣大赛主题,聚焦生态环境议题、说明科普知识点及其创意,不超过300个字) |
|
|
承诺签名 |
本人及团队保证所提交作品为原创,真实可靠! 所有作者签名: 年 月 日 |
|
推荐意见 |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
|
注意事项:“总人数”,包括队长,不超过5人;“指导教师”不超过2人。
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
2022年9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