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 录
分报告一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1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2
一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2
二 毕业生就业率及去向...4
(一)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4
(二) 毕业去向分布...8
三 就业流向...10
四 毕业生的升学情况...18
五 毕业生的创业情况...21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22
一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22
二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24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26
一 收入分析...26
二 专业相关度...29
三 就业现状满意度...32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34
一 本校就业趋势性研判...34
二 就业特点总结...35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36
一 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36
二 就业对教学的反馈...39
三 通用能力培养...42
分报告二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度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44
第一章.......就业基本情况...45
一 毕业生规模和结构...45
二 毕业生就业率及去向...48
(一)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48
(二) 毕业去向分布...53
三 就业流向...56
四 毕业生的升学情况...65
五 毕业生的创业情况...65
六 职业资格证书获得情况...66
第二章.......就业主要特点...68
一 就业指导服务情况...68
二 创新创业教育情况...70
第三章.......就业相关分析...72
一 收入分析...72
二 专业相关度...76
三 就业现状满意度...79
第四章.......就业发展趋势分析...81
一 本校就业趋势性研判...81
二 就业特点总结...82
第五章.......就业对教育教学的反馈...83
一 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83
二 就业对教学的反馈...86
三 通用能力培养...89
用人单位评价...91
一 用人单位情况...91
(一) 用人单位信息...91
(二) 分单位性质分布...93
(三) 分行业分布...93
二 对毕业生的评价...94
(一) 综合能力评价...94
(二) 岗位适应情况...95
(三) 工作总体评价...95
三 对学校的评价...96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97
一 稳扎稳打,顺利完成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97
二 积极进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97
三 踏实认真,做好就业日常管理工作...98
改进措施.......99
一 招生设置...99
二 专业设置...99
三 人才培养...100
分报告一
成都工业学院
2017年度本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 总毕业生人数
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本科毕业生人数为1438人。
2. 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主要以男性毕业生为主。具体来看,男性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79.08%,女性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20.92%。
表 1-1-1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性别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男 |
79.08 |
女 |
20.92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本校2017届毕业生生源区域人数占比最大的地区是四川省,占毕业生总数的86.45%。
表 1-1-2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生源地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四川 |
86.45 |
重庆 |
2.02 |
浙江 |
1.87 |
陕西 |
1.44 |
河南 |
1.30 |
福建 |
1.30 |
新疆 |
0.79 |
河北 |
0.79 |
云南 |
0.79 |
贵州 |
0.65 |
甘肃 |
0.65 |
海南 |
0.65 |
广西 |
0.65 |
西藏 |
0.22 |
广东 |
0.14 |
山西 |
0.14 |
上海 |
0.07 |
湖北 |
0.07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4. 各院系及专业毕业生人数
从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总体毕业生来看,人数规模较大的院系为机械工程学院(383人);人数规模较大的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26人)、电子信息工程(166人)。
表 1-1-3 本校2017届各院系毕业生人数
院系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机械工程学院 |
383 |
电子工程学院 |
246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204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183 |
材料工程学院 |
157 |
电气工程学院 |
140 |
通信工程学院 |
125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表 1-1-4 本校2017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226 |
电子信息工程 |
166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157 |
机械电子工程 |
157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140 |
通信工程 |
125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114 |
国际商务 |
102 |
物流管理 |
102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80 |
网络工程 |
69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就业率反映了毕业生毕业的落实情况,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1.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5.06%。

图 1-1-1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3. 各院系及专业的初次就业率
本校2017届各院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92.00%~96.34%)均较高。

图 1-1-4 各院系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初次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96.90%)、微电子科学与工程(96.25%)、电子信息工程(95.78%),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通信工程(92.00%)。

图 1-1-5 各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1. 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7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90.61%)。
表 1-1-5 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所占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90.61 |
升学 |
3.48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56 |
国家基层项目 |
0.35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07 |
不就业拟升学 |
0.42 |
待就业 |
4.10 |
其他暂不就业 |
0.42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2. 各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男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0.72%,女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0.20%。
表 1-1-6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男生各类去向比例(%) |
女生各类去向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90.72 |
90.20 |
升学 |
3.33 |
4.05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70 |
0.00 |
国家基层项目 |
0.44 |
0.00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09 |
0.00 |
不就业拟升学 |
0.26 |
1.01 |
待就业 |
4.03 |
4.39 |
其他暂不就业 |
0.44 |
0.34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本省生源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89.97%,外省生源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4.55%。此外,本省生源毕业生升学的比例为3.88%,高于外省生源毕业生(0.99%)较多。
表 1-1-7 本省及外省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本省生源各类去向比例(%) |
外省生源各类去向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89.97 |
94.55 |
升学 |
3.88 |
0.99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65 |
0.00 |
国家基层项目 |
0.40 |
0.00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08 |
0.00 |
不就业拟升学 |
0.49 |
0.00 |
待就业 |
4.13 |
3.96 |
其他暂不就业 |
0.40 |
0.5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3. 各院系及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7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院系是机械工程学院(93.73%)、计算机工程学院(93.44%),升学比例较高的院系是电气工程学院(8.57%)。
表 1-1-8 各院系的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
院系名称 |
签就业协议 形式就业 |
升学 |
签劳动合同 形式就业 |
国家 基层 项目 |
其他录用 形式就业 |
不就业 拟升学 |
待就业 |
其他 暂不 就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93.73 |
2.61 |
0.00 |
0.00 |
0.00 |
0.78 |
2.87 |
0.00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93.44 |
1.09 |
0.55 |
0.55 |
0.00 |
0.00 |
4.37 |
0.00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91.18 |
0.00 |
0.49 |
1.96 |
0.00 |
0.49 |
4.90 |
0.98 |
材料工程学院 |
90.45 |
1.91 |
1.27 |
0.00 |
0.00 |
1.27 |
5.10 |
0.00 |
电子工程学院 |
88.62 |
7.32 |
0.00 |
0.00 |
0.00 |
0.00 |
4.07 |
0.00 |
通信工程学院 |
88.00 |
4.00 |
0.00 |
0.00 |
0.00 |
0.00 |
4.80 |
3.20 |
电气工程学院 |
83.57 |
8.57 |
2.86 |
0.00 |
0.71 |
0.00 |
4.29 |
0.0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96.02%)、网络工程(94.20%),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57%)。
表 1-1-9 各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
专业名称 |
签就业 协议形式 就业 |
升学 |
签劳动 合同形式 就业 |
国家 基层 项目 |
其他 录用 形式 就业 |
不就业 拟升学 |
待就业 |
其他 暂不 就业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96.02 |
0.88 |
0.00 |
0.00 |
0.00 |
0.44 |
2.65 |
0.00 |
网络工程 |
94.20 |
0.00 |
1.45 |
0.00 |
0.00 |
0.00 |
4.35 |
0.00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92.98 |
1.75 |
0.00 |
0.88 |
0.00 |
0.00 |
4.39 |
0.00 |
国际商务 |
92.16 |
0.00 |
0.98 |
0.00 |
0.00 |
0.98 |
5.88 |
0.00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90.45 |
1.91 |
1.27 |
0.00 |
0.00 |
1.27 |
5.10 |
0.00 |
机械电子工程 |
90.45 |
5.10 |
0.00 |
0.00 |
0.00 |
1.27 |
3.18 |
0.00 |
物流管理 |
90.20 |
0.00 |
0.00 |
3.92 |
0.00 |
0.00 |
3.92 |
1.96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88.75 |
7.50 |
0.00 |
0.00 |
0.00 |
0.00 |
3.75 |
0.00 |
电子信息工程 |
88.55 |
7.23 |
0.00 |
0.00 |
0.00 |
0.00 |
4.22 |
0.00 |
通信工程 |
88.00 |
4.00 |
0.00 |
0.00 |
0.00 |
0.00 |
4.80 |
3.20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83.57 |
8.57 |
2.86 |
0.00 |
0.71 |
0.00 |
4.29 |
0.0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1. 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机械/仪器仪表(22.7%)、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20.6%)、计算机与数据处理(10.1%)。
表 1-1-10 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
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机械/仪器仪表 |
22.7 |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
20.6 |
计算机与数据处理 |
10.1 |
互联网开发及应用 |
6.6 |
销售 |
6.3 |
机动车机械/电子 |
4.9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职业流向
表 1-1-11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院系名称 |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工模具技术员;金属、塑料模具技术员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技术员;电气工程师;电气技术员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师;计算机程序员;互联网开发师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技术员;机电技术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程序员;互联网开发师 |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1-1-12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工模具技术员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电气工程技术员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电子工程师 |
电子工程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电子工程师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机电技术员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机械技术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程序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网络工程 |
计算机程序员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22.9%)、机械五金制造业(11.8%)、交通工具制造业(11.5%)。
表 1-1-13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
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
22.9 |
机械五金制造业 |
11.8 |
交通工具制造业 |
11.5 |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
9.0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4. 各院系及专业的行业流向
表 1-1-14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院系名称 |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塑料用品制造业;汽车零件制造业 |
电气工程学院 |
发电、输电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业; 导航、测量、医疗电子和控制仪器制造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汽车零件制造业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软件开发业;互联网运营与网络搜索引擎业 |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设备制造业 |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1-1-15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塑料用品制造业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发电、输电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 |
导航、测量、医疗电子和控制仪器制造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微电子科学与工程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电子工程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软件开发业 |
通信工程学院 |
通信工程 |
通信设备制造业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7. 就业毕业生的地区流向
本校2017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69.8%的人在四川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成都(52.9%)。

图 1-1-12 毕业生在四川省就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1-1-16 主要就业城市需求
就业城市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成都 |
52.9 |
重庆 |
7.1 |
绵阳 |
5.8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升学比例为3.48%。

图 1-1-13 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2. 各院系及专业的升学比例
本校2017届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院系是电气工程学院(8.57%)、电子工程学院(7.32%),此外,经济与管理学院没有毕业生选择升学。

图 1-1-14 各院系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毕业生升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8.57%)、微电子科学与工程(7.50%)、电子信息工程(7.23%)。此外,物流管理、国际商务、网络工程没有毕业生选择升学。

图 1-1-15 各专业毕业生的升学比例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3. 毕业生读研院校类型分布
本校2017届毕业生读研院校的主要类型是非“211”本科院校(64%)。

图 1-1-16 毕业生读研院校的主要类型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自主创业比例为0.54%。

图 1-1-17 自主创业比例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计算机工程学院(90%)。

图 1-2-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开展情况及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本校2017届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71%)最大,其有效性为77%;接受“辅导求职策略”求职服务的比例为21%,其有效性(88%)较高。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的比例为11%。

图 1-2-3 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评价
本校2017届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辅导活动”(39%),其有效性为58%;其次是“创业教学课程”(35%),其有效性为50%。

图 1-2-4 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缺乏”、“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均为57%)。

图 1-2-5 创新创业教育改进需求(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
本校2017届分别有43%、37%、36%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教育对“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如:创新意识、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及社会责任等)”、“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掌握创业必备的能力(如:创业资源整合、商业计划书撰写、企业管理方法等)”方面“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图 1-2-6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毕业生的月收入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369元。

图 1-3-1 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6556元)、网络工程(6325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671元)。

图 1-3-3 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7%,多数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在职场上学以致用,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

图 1-3-4 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7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院系是电气工程学院(78%),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院系是经济与管理学院(54%)。

图 1-3-5 各院系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7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77%),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55%)、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58%)。

图 1-3-6 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为63%。

图 1-3-7 就业现状满意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7届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电子工程学院(86%),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机械工程学院(49%)。

图 1-3-8 各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90%),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39%)。

图 1-3-9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十三五”期间,全省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城市群建设的实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落实与职业发展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首先,川内就业市场将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遇。本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地区以川内为主(69.8%),最主要的就业城市为成都(52.9%)。随着成都跃升为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在川、在蓉就业创业将拥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此外,伴随着一系列关于财政引导、税费优惠、贷款补贴、人才激励和企业培育等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也将得到更为有力的保障。
其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选择。从就业领域来看,本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57.7%),且以电子元件制造、机械制造、汽车制造为主;另外毕业生在信息技术产业就业的比例(9.0%)也较高。随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与实施,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之间不断深度融合,业务形态更加趋于多样,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选择。
再次,较高的初次就业质量也将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4369元,且有六成以上(63%)对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较高。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67%,多数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在职场上学以致用,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这也为毕业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就业特点总结
结合毕业生就业相关指标可以发现,本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绝大多数毕业生落实具体去向,就业落实比较充分
本校2016届、2017届均有九成以上(分别为95.21%、95.06%)毕业生已落实具体去向,可见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均较好。从具体的去向分布来看,本校2017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90.61%)。可见,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比较充分,整体就业情况较好。
2. 立足成都、服务四川,为区域建设贡献大量专业人才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就业于四川省(69.8%),就业的主要城市为成都(52.9%)。从毕业生具体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企业,且就业的主要领域为制造业(主要为电子元件制造、机械制造、汽车制造等),可见毕业生就业领域分布的特点与学校的办学特色基本吻合。具体来看,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为机械/仪器仪表、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计算机与数据处理。综合来看,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本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2. 各院系及专业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计算机工程学院(97%)、通信工程学院(93%),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电气工程学院(77%)。

图 1-5-2 各院系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00%)、通信工程(93%)。

图 1-5-3 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教学满意度
本校2017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电子工程学院(91%),教学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经济与管理学院(73%)。

图 1-5-5 各院系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电子信息工程(89%),教学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机械电子工程(75%)。

图 1-5-6 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
本校2017届毕业生认为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是“沟通与交流能力”(89%),其后依次是“解决问题能力”(86%)、“持续学习能力”(85%)等。

图 1-5-7 工作中最重要的通用能力(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分报告二
成都工业学院
2017年度专科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报告
1. 总毕业生人数
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专科毕业生人数为1909人。
2. 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毕业生主要以男性毕业生为主。具体来看,男性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59.65%,女性毕业生占毕业生总数的40.35%。
表 2-1-1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性别结构
性别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男 |
59.65 |
女 |
40.35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各类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本校2017届毕业生生源区域人数占比最大的地区是四川省,占毕业生总数的84.28%。
表 2-1-2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生源结构
生源地 |
毕业生所占比例(%) |
四川 |
84.28 |
重庆 |
3.43 |
陕西 |
1.11 |
河南 |
1.05 |
浙江 |
0.83 |
山东 |
0.77 |
云南 |
0.77 |
河北 |
0.72 |
宁夏 |
0.66 |
山西 |
0.61 |
青海 |
0.61 |
海南 |
0.55 |
湖北 |
0.55 |
安徽 |
0.55 |
甘肃 |
0.50 |
福建 |
0.50 |
湖南 |
0.50 |
新疆 |
0.39 |
广东 |
0.33 |
江西 |
0.33 |
吉林 |
0.33 |
广西 |
0.28 |
贵州 |
0.22 |
西藏 |
0.06 |
江苏 |
0.06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4. 各院系及专业毕业生人数
从成都工业学院2017届总体毕业生来看,人数规模较大的院系为经济与管理学院(441人)、机械工程学院(325人);人数规模较大的专业为会计电算化(157人)、软件技术(137人)、电气自动化技术(132人)。
表 2-1-3 本校2017届各院系毕业生人数
院系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441 |
机械工程学院 |
325 |
电子工程学院 |
216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210 |
材料工程学院 |
180 |
电气工程学院 |
167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103 |
人文与艺术系 |
82 |
外语系 |
78 |
体育系 |
43 |
通信工程学院 |
34 |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
30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表 2-1-4 本校2017届各专业毕业生人数
专业名称 |
毕业生人数(人) |
会计电算化 |
157 |
软件技术 |
137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132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110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109 |
应用电子技术 |
106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103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89 |
酒店管理 |
86 |
人力资源管理 |
81 |
市场营销 |
75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71 |
数控技术 |
66 |
建筑工程技术 |
58 |
影视动画 |
46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45 |
商务英语 |
44 |
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
43 |
连锁经营管理 |
42 |
图形图像制作 |
42 |
工业设计 |
38 |
文秘 |
36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35 |
商务日语 |
34 |
无线电技术 |
34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31 |
统计实务 |
30 |
包装技术与设计 |
29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就业率反映了毕业生毕业的落实情况,按照教育部公布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的计算公式为:
毕业生就业率=(已就业毕业生人数÷毕业生总人数)×100%
毕业生总人数=已就业毕业生人数+待就业毕业生人数+暂时不就业毕业生人数
1.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为96.12%。

图 2-1-1 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就业率较高的专业是包装技术与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商务日语、商务英语、图形图像制作(均为100.00%),就业率较低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87.16%)。

图 2-1-5 各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续图2-1-5 各专业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1. 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7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95.34%)。
表 2-1-5 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所占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95.34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58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10 |
升学 |
0.10 |
不就业拟升学 |
0.05 |
待就业 |
3.61 |
其他暂不就业 |
0.21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2. 各类毕业生的毕业去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男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3.56%,女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7.94%。
表 2-1-6 不同性别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男生各类去向比例(%) |
女生各类去向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93.56 |
97.94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79 |
0.26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09 |
0.13 |
升学 |
0.09 |
0.13 |
不就业拟升学 |
0.00 |
0.13 |
待就业 |
5.11 |
1.42 |
其他暂不就业 |
0.35 |
0.0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本省生源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4.34%,外省生源毕业生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的比例为95.54%。
表 2-1-7 本省及外省生源毕业生的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类型 |
本省生源各类去向比例(%) |
外省生源各类去向比例(%) |
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 |
94.34 |
95.54 |
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 |
0.31 |
0.63 |
其他录用形式就业 |
0.00 |
0.13 |
升学 |
0.00 |
0.13 |
不就业拟升学 |
0.00 |
0.06 |
待就业 |
5.35 |
3.27 |
其他暂不就业 |
0.00 |
0.25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3. 各院系及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本校2017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院系是外语系(100.00%)、经济与管理学院(97.05%)。
表 2-1-8 各院系的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
院系名称 |
签就业协议 形式就业 |
签劳动合同 形式就业 |
其他录用 形式就业 |
升学 |
不就业 拟升学 |
待就业 |
其他 暂不 就业 |
外语系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97.05 |
0.23 |
0.00 |
0.00 |
0.00 |
2.04 |
0.68 |
机械工程学院 |
96.92 |
0.00 |
0.00 |
0.00 |
0.00 |
3.08 |
0.00 |
体育系 |
95.35 |
0.00 |
0.00 |
0.00 |
0.00 |
4.65 |
0.00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95.24 |
0.00 |
0.00 |
0.00 |
0.00 |
4.76 |
0.00 |
电气工程学院 |
95.21 |
1.80 |
0.00 |
0.60 |
0.00 |
2.40 |
0.00 |
电子工程学院 |
94.44 |
1.85 |
0.00 |
0.00 |
0.00 |
3.70 |
0.00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94.17 |
0.00 |
0.97 |
0.00 |
0.00 |
4.85 |
0.00 |
通信工程学院 |
94.12 |
0.00 |
0.00 |
0.00 |
0.00 |
5.88 |
0.00 |
人文与艺术系 |
93.90 |
1.22 |
1.22 |
0.00 |
1.22 |
1.22 |
1.22 |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 |
93.33 |
3.33 |
0.00 |
0.00 |
0.00 |
3.33 |
0.00 |
材料工程学院 |
89.44 |
0.56 |
0.00 |
0.56 |
0.00 |
9.44 |
0.0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本校2017届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高的专业是包装技术与设计、工业设计、建筑电气工程技术、商务日语、商务英语、图形图像制作(均为100.00%),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比例较低的专业是模具设计与制造(85.32%)。
表 2-1-9 各专业的毕业去向分布
单位:%
专业名称 |
签就业 协议形式 就业 |
签劳动 合同形式 就业 |
其他 录用 形式 就业 |
升学 |
不就业 拟升学 |
待就业 |
其他 暂不 就业 |
包装技术与设计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工业设计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建筑电气工程技术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商务日语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商务英语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图形图像制作 |
10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0.00 |
会计电算化 |
98.09 |
0.00 |
0.00 |
0.00 |
0.00 |
1.27 |
0.64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98.06 |
0.00 |
0.00 |
0.00 |
0.00 |
1.94 |
0.00 |
酒店管理 |
97.67 |
0.00 |
0.00 |
0.00 |
0.00 |
2.33 |
0.00 |
文秘 |
97.22 |
0.00 |
0.00 |
0.00 |
2.78 |
0.00 |
0.00 |
计算机信息管理 |
96.77 |
0.00 |
0.00 |
0.00 |
0.00 |
3.23 |
0.00 |
人力资源管理 |
96.30 |
0.00 |
0.00 |
0.00 |
0.00 |
2.47 |
1.23 |
市场营销 |
96.00 |
0.00 |
0.00 |
0.00 |
0.00 |
2.67 |
1.33 |
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
95.77 |
0.00 |
0.00 |
0.00 |
0.00 |
4.23 |
0.00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95.56 |
0.00 |
2.22 |
0.00 |
0.00 |
2.22 |
0.00 |
数控技术 |
95.45 |
0.00 |
0.00 |
0.00 |
0.00 |
4.55 |
0.00 |
运动休闲服务与管理 |
95.35 |
0.00 |
0.00 |
0.00 |
0.00 |
4.65 |
0.00 |
应用电子技术 |
95.28 |
0.00 |
0.00 |
0.00 |
0.00 |
4.72 |
0.00 |
连锁经营管理 |
95.24 |
2.38 |
0.00 |
0.00 |
0.00 |
2.38 |
0.00 |
机械制造与自动化 |
94.38 |
0.00 |
0.00 |
0.00 |
0.00 |
5.62 |
0.00 |
无线电技术 |
94.12 |
0.00 |
0.00 |
0.00 |
0.00 |
5.88 |
0.00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93.94 |
2.27 |
0.00 |
0.76 |
0.00 |
3.03 |
0.00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93.64 |
3.64 |
0.00 |
0.00 |
0.00 |
2.73 |
0.00 |
软件技术 |
93.43 |
0.00 |
0.00 |
0.00 |
0.00 |
6.57 |
0.00 |
统计实务 |
93.33 |
3.33 |
0.00 |
0.00 |
0.00 |
3.33 |
0.00 |
建筑工程技术 |
93.10 |
0.00 |
0.00 |
0.00 |
0.00 |
6.90 |
0.00 |
影视动画 |
91.30 |
2.17 |
2.17 |
0.00 |
0.00 |
2.17 |
2.17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85.32 |
0.92 |
0.00 |
0.92 |
0.00 |
12.84 |
0.00 |
注:表中数据均保留两位小数,由于四舍五入,相加可能不等于100%。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1. 毕业生的职业流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职业类为机械/仪器仪表(9.8%)、销售(9.8%)、行政/后勤(9.5%)。
表 2-1-10 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
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机械/仪器仪表 |
9.8 |
销售 |
9.8 |
行政/后勤 |
9.5 |
电气/电子(不包括计算机) |
8.6 |
财务/审计/税务/统计 |
6.3 |
美术/设计/创意 |
5.2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职业流向
表 2-1-11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院系名称 |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工模具技术员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工程技术员;半导体加工人员 |
机械工程学院 |
半导体加工人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计算机程序员;平面设计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工程技术员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 |
人文与艺术系 |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文员;绘画、涂层和装饰技术员 |
体育系 |
健身教练和健身操指导员 |
通信工程学院 |
计算机程序员 |
外语系 |
其他教师和讲员[2] |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2-1-12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从事的主要职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工模具技术员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电子工程技术员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半导体加工人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软件技术 |
计算机程序员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图形图像制作 |
平面设计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环境工程技术员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电算化 |
会计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酒店管理 |
旅店服务员 |
人文与艺术系 |
文秘 |
行政秘书和行政助理 |
人文与艺术系 |
影视动画 |
绘画、涂层和装饰技术员 |
体育系 |
休闲服务与管理 |
健身教练和健身操指导员 |
通信工程学院 |
无线电技术 |
计算机程序员 |
外语系 |
商务英语 |
其他教师和讲员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毕业生的行业流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如下表所示。本校2017届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行业类为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13.6%)。
表 2-1-13 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类
行业类名称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 |
13.6 |
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 |
8.8 |
机械五金制造业 |
7.7 |
零售商业 |
7.7 |
教育业 |
6.5 |
金融(银行/保险/证券)业 |
6.2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4. 各院系及专业的行业流向
表 2-1-14 各院系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院系名称 |
本校该院系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金属加工成套设备制造业;单件机器制造业;塑料用品制造业 |
电气工程学院 |
其他电气设备及元器件生产业[3];电气设备制造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软件开发业;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治理业;住宅建筑施工业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旅客住宿业;地产代理和经纪人办事处;其他个人服务业[4] |
人文与艺术系 |
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5] |
体育系 |
其他个人服务业 |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2-1-15 各专业毕业生实际就业的主要行业
院系名称 |
专业名称 |
本校该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主要行业 |
材料工程学院 |
模具设计与制造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电气工程学院 |
电气自动化技术 |
其他电气设备及元器件生产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
通信设备制造业 |
电子工程学院 |
应用电子技术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机械工程学院 |
机电一体化技术 |
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 |
计算机工程学院 |
软件技术 |
计算机系统设计服务业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 |
环境治理业 |
建筑与环境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住宅建筑施工业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会计电算化 |
服装布匹批发业 |
经济与管理学院 |
酒店管理 |
旅客住宿业 |
体育系 |
休闲服务与管理 |
其他个人服务业 |
注:个别专业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5. 毕业生的用人单位流向
本校2017届毕业生主要就业的用人单位类型是民营企业/个体(75%);毕业生主要就业于300人及以下规模的中小型用人单位(59%)。

图 2-1-6 不同类型用人单位需求
注:非政府或非营利组织(NGO等)用人单位因回答该问题的比例不足1%,所以没有包括在图中。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图 2-1-7 不同规模用人单位需求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7. 就业毕业生的地区流向
本校2017届就业的毕业生中,有80.6%的人在四川省就业;毕业生就业量较大的城市为成都(65.8%)。

图 2-1-12 毕业生在四川省就业的比例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表 2-1-16 主要就业城市需求
就业城市 |
占本校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
成都 |
65.8 |
绵阳 |
4.1 |
重庆 |
3.6 |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专业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本校2017届各专业毕业生中,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较高的专业是会计电算化(89%)、人力资源管理(83%),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比例较低的专业是影视动画(0%)、文秘(4%)、电子信息工程技术(7%)。

图 2-1-16 各专业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就业指导服务总体满意度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为72%。

图 2-2-1 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评价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建筑与环境工程系(83%)、材料工程学院(82%),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计算机工程学院(52%)。

图 2-2-2 各院系毕业生对就业指导服务的总体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由于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3. 各项就业指导服务开展情况及毕业生的评价情况
本校2017届毕业生接受“大学组织的招聘会”求职服务的比例(60%)最大,其有效性为64%;接受“辅导求职策略”求职服务的比例为14%,其有效性(91%)较高。本校2017届毕业生中,“没有接受任何求职辅导服务”的比例为21%。

图 2-2-3 毕业生接受就业指导服务的比例及有效性评价(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1. 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效果评价
本校2017届毕业生接受的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是“创业教学课程”(35%),其有效性为45%;其次是“创业辅导活动”(33%),其有效性为50%。

图 2-2-4 毕业生接受母校提供的创新创业教育及认为其有效的比例(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毕业生认为创新创业教育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54%)。

图 2-2-5 创新创业教育改进需求(多选)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
本校2017届分别有42%、35%、35%的毕业生认为创业教育对“树立科学的创业观(如:创新意识、职业操守、意志品质及社会责任等)”、“掌握创业必备的能力(如:创业资源整合、商业计划书撰写、企业管理方法等)”、“掌握开展创业活动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方面“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

图 2-2-6 创业教育对毕业生创业能力、知识和素养方面的影响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月收入
本校2017届月收入较高的院系是通信工程学院(4645元)、体育系(4300元)、电子工程学院(4229元),月收入较低的院系是建筑与环境工程系(3238元)。

图 2-3-2 各院系毕业生的月收入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月收入较高的专业是无线电技术(4645元)、电子信息工程技术(4507元)、休闲服务与管理(4300元),月收入较低的专业是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3057元)、商务英语(3227元)。

图 2-3-3 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续图2-3-3 各专业毕业生的月收入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专业相关度
本校2017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院系是建筑与环境工程系(75%),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院系是外语系(30%)。

图 2-3-5 各院系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注:个别院系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高的专业是建筑工程技术(81%)、软件技术(73%)、会计电算化(72%),工作与专业相关度较低的专业是酒店管理(43%)。

图 2-3-6 各专业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本校2017届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人文与艺术系(72%),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机械工程学院(41%)。

图 2-3-8 各院系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就业现状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酒店管理(68%),就业现状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电气自动化技术(44%)。

图 2-3-9 各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一 本校就业趋势性研判
“十三五”期间,全省面临着重大发展机遇,随着“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建设、成渝城市群建设的实施以及产业转型升级的推进,本校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落实与职业发展也将拥有更多的选择。
首先,川内就业市场将为毕业生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遇。本校2017届专科毕业生八成以上(80.6%)就业于川内,最主要的就业城市为成都(65.8%)。随着成都跃升为新一线城市,毕业生在川、在蓉就业创业将拥有更多的机遇和选择。此外,伴随着一系列关于财政引导、税费优惠、贷款补贴、人才激励和企业培育等创新创业政策的出台,毕业生的就业创业也将得到更为有力的保障。
其次,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将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新的选择。从就业领域来看,本校2017届专科毕业生就业主要集中在制造业(30.4%),且以电子元件制造、机械五金制造为主;另外毕业生在信息技术产业就业的比例(8.8%)也较高。随着《中国制造2025》、《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以及“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推进与实施,制造业与信息技术之间不断深度融合,业务形态更加趋于多样,这也将进一步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多元化,从而为毕业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就业选择。
再次,较高的初次就业质量也将为毕业生的职业发展奠定良好基础。本校2017届毕业生的月收入为3724元,且有近六成(59%)对就业现状表示满意,毕业生初次就业质量较高。与此同时,毕业生的工作与专业相关度为54%,多数毕业生从事与专业对口的工作,能够在职场上学以致用,在擅长的领域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专业培养目标达成效果较好,这也为毕业生长远的职业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 就业特点总结
结合毕业生就业相关指标可以发现,本校毕业生就业呈现出以下特点:
1. 绝大多数毕业生落实具体去向,就业落实比较充分
本校2016届、2017届均有九成以上(分别为95.56%、96.12%)毕业生已落实具体去向,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情况良好。从具体的去向分布来看,本校2017届毕业生最主要的去向是“签就业协议形式就业”(95.34%)。可见,本校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比较充分,整体就业落实情况较好。
2. 立足成都、服务四川,为区域建设贡献大量专业人才
本校2017届有八成以上(80.6%)毕业生就业于四川省,就业的主要城市为成都(65.8%)。从毕业生具体就业情况来看,毕业生主要就业于企业,且就业的主要领域均主要为制造业(主要为电子元件制造)。具体来看,毕业生从事的主要职业类为机械/仪器仪表。可见,本校毕业生的就业特点很好地体现了本校“立足成都、服务四川、面向西部、辐射全国,依托行业优势,以培养具有现代职业素养、适应地方社会经济发展和行业技术进步的基层应用性工程技术人才”的目标。
2. 各院系及专业对学校的满意度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体育系(100%)、人文与艺术系(98%)、建筑与环境工程系(95%),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机械工程学院(79%)。

图 2-5-2 各院系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毕业生对母校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文秘、休闲服务与管理(均为100%),对母校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酒店管理(72%)。

图 2-5-3 各专业毕业生对母校的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各院系及专业的教学满意度
本校2017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院系是建筑与环境工程系(95%)、体育系(94%),教学满意度较低的院系是计算机工程学院(71%)、机械工程学院(72%)。

图 2-5-5 各院系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
注:个别院系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本校2017届教学满意度较高的专业是休闲服务与管理、影视动画(均为94%),教学满意度较低的专业是酒店管理(69%)、电子信息工程技术(71%)。

图 2-5-6 各专业毕业生的教学满意度
注:个别专业因样本较少没有包括在内。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2. 母校学习经历对通用能力的影响
本校2017届毕业生认为受母校学习经历影响明显比例[6]较高的通用能力是“团队合作能力”(48%),其后依次是“沟通与交流能力”(45%)、“专业知识应用能力”(42%)等。

图 2-5-8 母校学习经历对各项通用能力的影响
数据来源:以上图表根据麦可思样本数据分析得出。
一 用人单位情况
(一)用人单位信息
参与此次调查的用人单位一共有56家,详细名单见下表。
表 1 参与调研用人单位名单
序号 |
单位名称 |
1 |
宝兴高尔夫 |
2 |
昌都市卡若区政协 |
3 |
成都翻滚吧科技有限公司 |
4 |
成都丰畴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 |
5 |
成都福来鹰通用航空有限公司 |
6 |
成都光明光学元件有限公司 |
7 |
成都康吉元商贸有限公司 |
8 |
成都美艺典家居设计有限公司 |
9 |
成都欧嘉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10 |
成都郫县联诚模具加工厂 |
11 |
成都热联科技 |
12 |
成都市浩佳物业服务有限公司新都分公司 |
13 |
成都市佳裕装饰 |
14 |
成都市泰一商务咨询有限公司 |
15 |
成都市新都区国强涂料有限责任公司 |
16 |
成都双流空港头等舱大酒店管理有限公司 |
17 |
成都太字节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18 |
成都天瀚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
19 |
成都天轮美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20 |
成都西南交大加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21 |
成都兴德艺体育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
22 |
成都中软卓越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23 |
成都众成嘉业钢铁有限公司 |
24 |
国网西藏电力有限公司 |
25 |
海口硕冠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
26 |
简阳三宝黄豆树专业合作社 |
27 |
乐山景砼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28 |
联创世纪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
29 |
龙达 |
30 |
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医医院 |
31 |
山东罗欣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32 |
陕西中电精泰电子工程有限公司四川分公司 |
33 |
上海劢杰置业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 |
34 |
深圳市华纳国际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
35 |
四川博真商贸有限公司 |
36 |
四川长虹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37 |
四川长虹模塑科技有限公司 |
38 |
四川昊邦科技有限公司 |
39 |
四川九州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40 |
四川全信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41 |
四川省农业机械供应总公司 |
42 |
四川省万兴居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
43 |
四川泰虹科技有限公司 |
44 |
四川鑫众源管道制造有限公司 |
45 |
四川易学仕教育咨询有限公司 |
46 |
通威太阳能(成都)有限公司 |
47 |
无锡深南电路有限公司 |
48 |
西安润达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
49 |
西南油气田公司 |
50 |
银川臻品广告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51 |
云南电网有限责任公司德宏供电局 |
52 |
浙江九隆机械有限公司 |
53 |
浙江双环传动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54 |
浙江跃岭股份有限公司 |
55 |
中国葛洲坝集团三峡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
56 |
重庆平伟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二)分单位性质分布
从单位性质看,参加此次调研的用人单位主要是私营、民营企业,占比71.79%;其次是国有企业,占比17.95%。

图 1 参与调查用人单位分单位性质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三)分行业分布
从行业分布情况看,参加此次调研的用人单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分布占比28.21%、20.51%。具体情况如下图所示。

图 2 参与调查用人单位分行业分布情况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二 对毕业生的评价
(一)综合能力评价
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综合能力需求情况看,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沟通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是用人单位看重且有较大需求的能力。
表 2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能力的需求情况
综合能力类型 |
非常需要 |
比较需要 |
一般需要 |
比较不需要 |
非常不需要 |
学习能力 |
87.18% |
10.26% |
2.56% |
0.00% |
0.00% |
理解能力 |
89.74% |
7.69% |
2.56% |
0.00% |
0.00% |
沟通表达能力 |
87.18% |
7.69% |
5.13% |
0.00% |
0.00% |
逻辑思维能力 |
76.92% |
20.51% |
2.56% |
0.00% |
0.00% |
组织协调能力 |
69.23% |
17.95% |
12.82% |
0.00% |
0.00% |
团队协作能力 |
84.62% |
10.26% |
2.56% |
0.00% |
2.56% |
解决问题能力 |
76.92% |
17.95% |
2.56% |
2.56% |
0.00% |
适应与变通能力 |
76.92% |
15.38% |
5.13% |
2.56% |
0.00% |
时间管理能力 |
71.79% |
20.51% |
5.13% |
2.56% |
0.00% |
创新创造能力 |
66.67% |
10.26% |
23.08% |
0.00% |
0.00% |
人文素养与艺术欣赏能力 |
58.97% |
17.95% |
12.82% |
10.26% |
0.00% |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学习能力、理解能力的评价相对较高,对毕业生其他能力的评价相对较低。

图 3 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综合能力的评价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三 对学校的评价
根据调查显示,用人单位对学校的总体满意度评价都较高。其中,评价为非常满意的用人单位比例为48.72%,比较满意的比例为43.59%,一般满意的比例为7.69%。没有表示不满意的用人单位。

图 6 用人单位对学校总体满意度的评价
数据来源:成都工业学院数据。
促进毕业生就业的政策措施
一 稳扎稳打,顺利完成2017届本、专科毕业生就业工作
学校领导班子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列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并作为我校2017年党政重要工作之一。学校成立由校领导、相关职能部门以及各院系负责人组成的学校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校本、专科就业工作,研究和制定学校就业工作的政策和规定,讨论和决定就业工作中的重大事宜。把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考核各相关部门的一项重要指标,实行目标责任制,确保就业工作的顺利完成。
2017年就业任务非常艰巨,高校毕业生795万,而我校毕业生人数较去年又剧增近1000人,且“合格评估”工作迫在眉睫,经过招生就业处、各院系及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2017年我校共有毕业生3347人,在毕业时已落实就业单位的毕业生有3201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5.64%,其中本科毕业生人数1438人,较去年增加近1000人,本科毕业生就业人数1367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5.06%;专科毕业生人数1909人,专科毕业生就业人数1834人,一次性就业率为96.07%。在确保首届本科生就业目标顺利完成同时,我校更注重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稳步提升,较好地完成了既定的目标任务。
二 积极进取,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有序开展
1. 加强毕业生思想教育,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
做好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使毕业生正确认识当前的社会经济形势和毕业生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鼓励学生到基层、到一线工作,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关键之一。为此,由就业处牵头,积极联合各院系开展就业指导工作,不断提高指导效果。首先,我们继续为各院系订阅《大学生就业》杂志,及时传达国家和省上有关就业的最新精神。同时,走访多所高校,实地考察学习招生就业工作举措,学习就业指导工作开展的措施、模式等。邀请专业公司到校为毕业生开展面试技巧等求职能力的培训,请企业家和优秀校友代表回校作报告,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指导各院系利用大会和主题班会向毕业生及时宣讲就业形势和政策,解答学生的问题,并根据各院系的情况分别举办毕业生经验交流会和模拟招聘会,使毕业生能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努力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积极应聘。
2. 采取多种办法,巩固和拓宽就业渠道
采取多种措施,巩固和拓宽就业渠道。继续加强与新老用人单位的联系,以信函和电话的方式,向用人单位寄发毕业生生源及专业介绍近1000份,在网上及时发布毕业生的有关信息,邀请用人单位来校选拔人才。今年,我们成功举办了2017届毕业生双选会,双选会吸引了四川长虹集团、德州仪器半导体制造(成都)有限公司、成都彩虹电器(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深圳赛意法微电子有限公司、四川新希望乳业有限公司、宝利根(成都)精密模塑有限公司、联钢精密科技(苏州)有限公司、浙江晶科能源有限公司等250余家企业参加,提供岗位2000余个,覆盖了全校所有专业。学生投递简历合计4500余份,达成意向900余人。
此外,学校走访了3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毕业生跟踪调查和召开座谈会,并借此机会向众多新老大中型企业宣传学校和听取他们对我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加强企业与学校的产教研融合,开展多形式的校企合作,让学生提前了解企业的文化、学习企业知识,适应用人单位需求。利用报刊杂志、网络、教职工、兄弟院校和职介所等资源,收集就业信息,尽可能多地向毕业生提供可用信息,组织学生参加四川省、成都市其它大型招聘会和校内外各种招聘会,校内专场招聘会共开展200余场,提供了5000余个就业岗位。
三 踏实认真,做好就业日常管理工作
1. 精准帮扶,做好困难毕业生援助工作
“热情、高效、有序”地做好毕业生就业服务工作,定期统计毕业生就业去向,针对毕业生不同的就业意愿提供相应的帮扶。对就业“困难户”和择业弱势群体,采取“一对一”的帮助。针对2017届毕业生发放就业专项扶助资金14.56万元和13.6万元毕业生求职补贴。招就处每半个月公布一次就业情况,为学校和各院系工作提供依据。
2. 全面加强信息建设和服务,营造网络新媒体下的就业工作环境
我校搭建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以学校“招生就业信息网”为核心网络平台,以各院系就业信息网、信息栏为辅助平台,再加上成工院就业微信公众号,及时发布毕业生就业需求信息,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尤其今年在微信公众号、QQ等更贴近学生的使用平台上,每周汇总就业信息、每天及时更新推送就业信息,以确保就业信息能更快速有效地推送给每一位毕业生。今年继续使用易科士公司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系统,也让就业工作中的数据统计、报送,使毕业生派遣等工作的工作效率更高,并且今年将采用该系统实时填报毕业生就业去向,并以此为依据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3. 及时追踪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大循环联动机制
继续由第三方调查完成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跟踪掌握首届本科毕业生及专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一步为提高我校就业工作的质量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形成招生、培养、就业的大循环联动机制。
4. 深入做好地铁订单班工作,强化校企合作
2020届地铁订单选拔已接近尾声,60个站务岗位、40个供电岗位、60个车辆岗位,较去年增加65个岗位,且全是地铁的核心岗位,等待地铁最后的录用通知。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强化,对毕业生的就业落实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改进措施
一 招生设置
学校在对就业等数据重复分析的基础上,制订了更科学的招生计划,并对招生计划投放的省份和数量进行了调整。其中,专科计划投放省份由2016年的14个省份缩减为2017年仅2个专科专业在四川省内招生,计划缩减到62人(含预科直升)。根据每个省的生源情况,制定了有效的招生计划,本科出省计划在21个省份投放365名,四川省内投放本科2835名、专科62名,确保招生计划的科学合理,保证了今年在每个省份都一次性完成了招生计划,并且在本科录取人数逐年增加的情况下,招生录取分数线保持逐年上升,生源质量得到了稳步提升。
具体来看,2017年我校共面向22个省、市、自治区录取了3478人(包含专升本、五年制考生),其中本科3360人,专科118人。今年本专科在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比重上较2016年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后,生源数量和质量在去年的基础上仍然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本科各省录取分数平均超出各省省控线68.3分,较去年分差平均增长10.8分。四川省在计划增加300人的基础上,本科批次调档线理科比二本省控线高51分,文科比二本省控线高42分。本科调档线均超出了四川省二本的分数线,在去年的基础上稳步提升。我校在外省的招生也同样取得了好成绩。我校在21个外省投放本科计划,所有省份均一次性录满,圆满地完成了计划。其中,本科批次的湖北、河北、河南和广西4省调档线超过当地省控线100多分,重庆、浙江、安徽等11个省份调档线超过当地省控线50多分,生源质量较好。
二 专业设置
学校抓住“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计划”,“加快建设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区域重大战略任务,将“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作为发展目标,不断调整和增设应用型本科专业,初步形成了以工科为主,工、管、理学科融合,机械、电子信息、计算机三类本科专业群为骨干,重点服务四川省先进制造业领域,与四川省产业结构升级相适应,面向设计、生产、销售和服务等主要环节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并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谋发展,深度融入四川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服务四川重点发展产业集群,切实地将办学转向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转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转向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转向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三 人才培养
根据我校人才培养及毕业生发展等方面反馈,针对我校培养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学校以专业改革为突破口,建立应用导向的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全面推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任务驱动式等教学方式。
人才培养上,学校投入专项经费进行在线精品课程的建设,联手企业打造适合学校实际情况的在线学习平台,形成了新的融合性学习形态;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增加第二课堂学分、实践课时、创新创业课时、考取专业技能合格证书的比例,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学校依托“互联网+智能制造”,探索并实践了“培养规格与行业标准相融合、教学内容与工程实际相融合、教学过程与工作过程相融合、教学场所与真实工厂相融合、教师队伍与工程师队伍相融合”的产教“五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
[1] 影响明显的比例是指影响深远和影响较大的比例之和。
[2] 其他教师和讲员:是指在中小学教育职业类中,除“小学及中学教育管理人员”、“小学教师”、“初中教师”、“高中教师”、“初中特殊教育教师”、“高中特殊教育教师”、“成人课程或高中文凭补习教师”之外的其他职业。
[3] 其他电气设备及元器件生产业:是指在电子电气仪器设备及电脑制造业行业大类中,除“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音频和视频设备制造业,”半导体和其他电子元件制造业”,“导航、测量、医疗电子和控制仪器制造业”,“电磁与光纤存储(如磁带与光盘)制造业”,“电气照明设备制造业”,“家用电器制造业”,“电气设备制造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4] 其他个人服务业:是指在“其他服务业(除行政服务)”行业大类中,除“汽车保养与维修业”、“电子和精密设备维修保养业”、“商业及工业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业”、“个人及家庭用品维修业”、“个人护理服务业”、“丧葬服务业”、“干洗及洗衣服务业”、“家政服务业”之外的其他行业。
[5] 其他学院和培训机构:是指在教育业行业大类中,除“中小学教育机构”、“大专/高职教育机构”、“本科学院和大学”、“商业和计算机培训机构”、“中等职业教育机构”、“教育辅助服务业”、“幼儿园与学前教育机构”之外的其他行业。
[6] 影响明显的比例是指影响深远和影响较大的比例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