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4月24日,由我校图书馆图书与档案信息中心和人文与设计学院人文素质教研室共同举办的美学系列讲座——“慢”生活与审美的人,在011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讲座特邀我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社科联副主席,人文与设计学院教授宋先梅担任主讲,与来自全校150名同学一起探讨了“慢”生活理念和如何成为一个懂的审美的人。

宋教授首先为大家展示了校园春天一幅一幅姹紫嫣红的画面,以唤起同学们关于刚刚过去的这个春天的记忆,引导同学们从这让人眼花缭乱的春天景致中去领悟什么是“美”,什么是“美感体验”,以及要怎样的心境下才能感受到这个世界的美。她说,不只是在花下游玩、拍照一天就感受到了美,美的本质是“意象”,而“意象’的特征就在于“情景交融”,是世界的本来面目在人的心灵里的刹那显现。因此,在审美体验中的“心”,不是“我执”之心,而是“无我之心”。中国古代将这种审美之心表述为“虚静”“玄鉴”“心斋”“坐忘”或者“平常心”“闲心”“童心”等。在审美体验中,人便能摆脱物质和功利的束缚,获得一种精神的自由,这就是审美的愉悦。她由此倡导同学们要为心灵保留一方净土,要学会“慢”生活,懂得欣赏,用心体验,做一个审美的人。
宋教授最后引用了一系列同学们所熟悉的古诗词,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同学们真切地感受和领悟到所谓“慢”生活的从容心态和审美人生的盎然诗意。
撰稿:高军 审稿:宋先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