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工人物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 成工人物 >> 正文
从一名“IT男”,成功逆袭中国新闻网副总裁,校友王亮的开挂人生
发布时间:2023-02-27      




王亮在芬兰北极村

享受独处

“我喜欢旅游,喜欢独处,旅游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去异乡漂泊,就是在他乡享受独处”去过四十余国家的王亮说道,“我的微信签名是‘晓来数点他乡雨,一马一人到黄昏’,这是我多年前写的一首诗里的两句,其含义就很明显了”。

从这诗句里可看出,王亮的文字功底不错,他在中学时代就喜欢上了文学,尤其喜欢科幻小说,进入大学后,他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在大一暑期,他独自留在学校宿舍里写小说,整个楼层就他一人,一写就是一通宵,肚子饿了就啃几口冷馒头。后来有多篇科幻小说发表于《科幻世界》,其中《最后的月亮》获得了全国校园科幻小说比赛二等奖。

为何不考文科呢?

“当时年少轻狂,想成为一个文理全才的人,认为文科是可以自学成才的,而理科则需要系统学习,所以高中分科时选择了理科,结果是什么都没学好。一个人的天赋、精力是有限的,学习、做事务必要专注、专一,而且要找到自己擅长并喜欢的工作,才有可能取得一点成就”他告诫道。

1993年是学校历史转折性的一年,学校由中专转型升级为大专,王亮作为学校升级后的第一批大专学生,就读于成都电子机械高等专科学校(成都工业学院前身)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正因为王亮学的是理科,让他养成了理性、客观的思考问题,又因擅长文字,使得他在以后职业的选择上有了更多的可能性。

大学毕业后,王亮参与创建四川曙光信息产业有限公司,生产“曙光·天府”牌电脑,该公司是当时四川省政府重点支持的项目,与托普、鼎天并列为四川三大电脑公司。王亮是四川曙光公司第一个员工,经历了四川曙光公司的诞生、成长、与衰落全过程,切身体会到IT行业竞争的残酷性。他说,在四川曙光公司的数年工作,最大的收获是接触了互联网,这为他后来转行进入互联网新闻打下了基础。

王亮与吴敬琏教授

2003年3月,王亮赴北京入职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社和新华社是我国仅有的两家国家级新闻通讯社,中国新闻网是我国三大新闻网站之一,是全球互联网中文新闻资讯最重要的原创内容供应商。

王亮入职不久,北京就爆发了非典疫情,现在的年轻人可能都不太了解非典是怎么回事了。在当年,北京乃至全国形势都非常严峻,举国都笼罩在恐慌之中。为了避免工作大楼被封闭,中国新闻网要求大家在家办公。由于王亮刚入职不久,分配工作不多,于是大多数时候就呆在出租屋看书、思考人生。距离让人思考,思考产生批判,于是他萌生了以成都为背景创作一部小说的念头,以此纪念在成都十余年的生活。“十年心事都湿却,当年风雨亦徜徉。谁知沈吟檐前雨,抚鬓风前怯新霜”这是王亮当年写的诗,数月后,在首都南城老破小的出租屋里诞生了反应成都世情的长篇小说《除了诱惑,我什么都能抵抗》,2005年在新浪读书频道连载,书评“这是一部反‘风花雪月’、严重挑衅小资情味的生活毛边书”。

仗剑天涯的侠客

“一马一人到黄昏”,当读到这句诗时,脑海里不由浮现出一人一骑仗剑走天涯的侠客形象。王亮认为,除了用科学知识武装大脑之外,还得具有侠义精神,得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这样的人才是自信而完整的。

作为一个媒体人,需要具有社会责任感,报道社会中的不良现象,促进社会更好的发展。2005年8月,经过努力争取,单位派王亮全程参与黄河万里行活动,8月底,王亮从青海省玛多县海拔4610米的措日尕则山顶峰---牛头碑出发,沿黄河南下,历时月余,途径8省,行程一万多公里,于9月底到达山东省东营市的黄河入海口。经历了强烈的高原反应、草原沼泽、无人区、被地方恶势力跟踪威胁等各种困难,较为全面报道了黄河两岸的风土人情及严峻的生态问题,反响较大,促进了对黄河生态的保护。

王亮工作照

2014年4月,王亮一位同学去世,在深圳留下孤儿寡母。王亮闻讯后,向其资助了一笔钱,用于孩子生活及学习之需。同时,原班主任詹惠琴老师站了出来,在她的倡议下,由王亮牵头,成立了一个“爱心基金”,向同学们募集了一些资金,用于资助班上有困难的同学。目前,该基金每年6月1日给孩子汇一笔款,作为孩子一年的生活、学习费,已经持续了5年,“我们希望资助到孩子大学毕业,那时她已能自力更生了,同学在九泉之下也能安息了”王亮说道。同时,他也向捐助的老师及同学们表示感谢,向关心孩子成长的老师及同学表示谢意。“生活中还有很多不如意之处,我们除了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之外,还应向社会贡献一点力量,让社会更加和谐圆满”王亮最后表示道。

永不止步的学习

“我的智商不高,也没有什么人脉资源,除了勤奋,没有任何其他途径可以成事”王亮表示道,他说在他升为副总裁之前,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全国各地出差,每晚休息基本都在1:30以后。由于王亮具有较为全面的业务及管理能力,于2006年底升任中国新闻网运营中心总经理,3年后又因工作出色被任命为中国新闻网副总裁,成为当时中国新闻网管委会三名领导之一。

王亮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学习

升任副总裁后,王亮发现自己需要系统学习商业知识,提升能力,才能更好地服务单位,为单位创造更多的价值。于是经过激烈的竞争(淘汰率超过80%),于2010年6月考上了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并有幸成为吴敬琏先生最后一批学生。在全球商学院排名中,中欧多年来都名列世界前十、亚洲第一,学风严谨,名师辈出。“中欧的教授中大概有三分之二是国外学者,他们普遍对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赞誉有加”王亮表示道,“记得一新加坡教授上课时说,‘我知道你们比较焦虑,焦虑自己的公司发展得不够快,焦虑你们国家还不够强大,但以我这样一个外国人看来,你们发展得太快了,令我们外国人感到很不安…’教授的话让我们很自豪。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被西方及东邻欺辱,国民自信心跌至谷底,经过改革开放40余年的发展,经济腾飞,国力大增,尤其是国民自信心得到极大提升,我认为民族自信心的恢复与提升比什么都宝贵”。2年后,王亮顺利毕业,拿到了硕士文凭。

前辈学长的激励

外交学院距离王亮工作单位很近,有时午餐后他就去外交学院散布,步入大门就看见陈毅元帅的黑色半身塑像,“跟咱母校大门里的雕塑一模一样,或许是同一个雕塑家所为?”王亮谈起,每次望见前辈学长的塑像,都不由让他想起20多年前读书时的青葱岁月。同时他也希望大家不论是工作还是学习,抑或是在生活中,都要保持一颗锐意进取,永不停止的心,永立时代潮头,不断超越自己。

王亮在美国学习驾驶飞机

王亮简介:

现任中国新闻网副总裁。1996年7月于我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1997年10月-2000年7月于四川曙光信息产业公司工作;2000年7月-2002年9月创业;2003年3月至今在中国新闻网工作,先后任市场总监、运营中心总经理、副总裁。2010年7月-2012年8月求学于中欧国际工商学院EMBA专业。




热点新闻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