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环学院是学校最年轻的学院,目前学院有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2个本科专业,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建筑工程技术2个专科专业,并负责全校《大学化学》公共课的教学任务。2018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入选学校双一流建设专业。设有大学化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3个建制实验室,下设环境监测、环境微生物、环保工程材料、环保设备集成创新、光谱分析、色谱分析、建筑材料、建筑测量、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实验室暨建筑与环境工程虚拟仿真实验室(BIM+VR中心)等10余个功能实验分室。设备总值500余万元。学院大力实施引进和培养并重,
已
形成一支知识结构与年龄结构合理、专业技术职称与学缘结构优良的高素质教学和科研队伍。
从2015年至2018年,经过4个秋去春来,全院师生不畏困难,在学校党委和行政的领导下,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奋发进取,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学校首批综合改革试点单位之一,连续三年在学校年度考核中获评优秀。学院坚持走内涵发展之路,保持和强化优势和特色,在教育教学、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管理、招生就业等各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评估工作倒计时,建环学院充分发扬“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战高温、斗酷暑,处处可见党员教师忙碌的身影、挥洒的汗水。
一、 齐心协力共创建
面对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建环学院党总支坚决按照党的要求,毫不动摇地加强和改
进
善党对二级学院工作的领导,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和改进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学院党建工作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坚持思想引领、组织建设、制度建设、师德师风、廉政建设等多措并举,涌现出一批党
员
性
意识强、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在引领学院转型发展、青年教师成长、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社会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学院班子坚持常态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认真落实一岗双责。学院充分发挥党政联席会和民主生活会的作用,凝聚大家的共识与智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谋发展,教职工通过二级教代会建言献策;高职称、高学历、或业务能力强的老师主动发挥“传帮带”的作用,积极带领年轻教师开展工作。形成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共创未来的良好氛围。

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指导建环学院工作

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王力指导建环学院2017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

与郫都区德源镇永光村党支部签订党建合作协议
学生党支部组织生活“两学一做”交流会
学院党总支召开“四川省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分享会,景江教师分享竞赛感受

景江老师指导第一批新教师课堂上课培训

景江老师指导第二批新教师课堂上课培训

新教师试讲
二、建章立制促规范
建环学院认真学习领会学校精神,结合院系实际,在教学、科研、实验室建设、党建、学生管理、社会服务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学院领导带领教师积极开展教研活动,互相听课和
进行
经验交流
活动
,以及多种形式的评教活动,坚持教学工作“八认真”、强化日常教学规范,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时刻、特殊时期,学院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试卷检查、教学工作汇报、教师上好课、教研室管理制度、学生学风建设等工作任务,检查落实一项又一项工作任务,在高强度的工作、高标准的要求下,人才培养方案、成绩册、试卷等教学类文档材料更齐全、更规范、更有序。

叶仲斌副校长指导“深度贫困县紧缺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多次召开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并逐字逐句修改

深度贫困地区紧缺环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环境教研室开展试卷复核工作

建筑教研室开展试卷复核工作

召开评估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工作会

全面培训新入职教师实验室仪器设备操作与维护

叶仲斌副校长到建环学院指导实验室工作


学校专家检查指导实验室
三、人才战略强根本
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发挥师资重要作用。学院现有教师40人,其中高级职称11人,具有博士学位9人,在读博士2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1人。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和高级职称的人数占教师总数近50%,90%以上具有硕士学历,具备“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教师总数的50%以上,具有行业、企业工作背景人数占40%以上。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是我校第一个实施校内校外“双院长制”的学院,通过借力发展,柔性引进知名专家学者担任学院名誉院长(成都理工大学教授),推进学科和专业发展。柔性引进国外客座教授1人(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国内客座教授1人(四川省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与监理协会会长谭新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建环学院教师队伍

聘请成都理工大学刘国教授为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名誉院长

聘请四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正厅级巡视员谭新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为客座教授

聘请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为客座教授
学院大力加强学科建设与发展,2017年8月成功申报成都市“湿地文化环保社科普及基地”;2017年12月成立了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水处理分中心;2018年5月成立了成都工业学院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领衔中心团队建设。
学院积极倡导教师进行科研,成果显著,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科技厅、教育厅、环保厅等省厅级项目20余项;公开出版教材10部,专著1部。

国家水中心工业废水处理分中心论证与授牌

专家到校指导国家水中心工业废水处理分中心工作

部分授权专利证书
科研项目一览表(部分)
序号 |
项目名称 |
负责人 |
项目来源 |
1 |
结合复杂网络和分子动力学模拟探索蛋白质构象演化的分析方法研究 |
肖秀婵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2 |
成都市饮用水源保护培训 |
周 筝 |
科技厅 |
3 |
四川高校人工湿地处理现状研究与策略 |
吴菊珍 |
科技厅 |
4 |
类激素与紫外线协同对蓝藻生命周期的影响及杀灭效果研究 |
景 江 |
教育厅 |
5 |
基于转化废水中有机磷回收无机磷方法的研究 |
陆一新 |
教育厅 |
6 |
多晶硅企业生产废水降解的机理、特性和技术方法研究 |
彭明江 |
教育厅 |
相关授权专利一栏表(部分)
序号 |
名称 |
发明人 |
类型 |
授权日期 |
1 |
一种处理废水中有机磷的方法 |
陆一新 |
发明专利 |
2017 |
2 |
一种利用V2O5制备钒电池负极电解液的方法 |
周 筝 |
发明专利 |
2018 |
3 |
远程水质监控系统 |
吴菊珍 |
实用新型 |
2013 |
4 |
废水生化剩余污泥处理装置 |
陆一新 |
实用新型 |
2013 |
5 |
一种电极保护、活化、清洗套装盒 |
李强林 |
实用新型 |
2015 |
6 |
一种简易多功能样品研磨机 |
高进长 |
实用新型 |
2016 |
7 |
一种火电厂废水回用处理系统 |
景 江 |
实用新型 |
2016 |
8 |
一种矿井废水处理设备 |
景 江 |
实用新型 |
2016 |
9 |
一种多晶硅废水处理装置 |
彭明江 |
实用新型 |
2016 |
学院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着力打造高水平的教学和科研团队。进一步完善优秀创新团队计划和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形成良性的教师在职学习提高机制,培养以中青年为主体的教学名师、优秀教学团队和学科建设领军人物。
四、创新培养模式促发展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始终秉承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努力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高度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近年来,我院学生在“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创青春”创业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国家、省级竞赛中
均
获奖。2015-2017年连续三年获得“三下乡社会实践优秀团队”称号。在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中,程志巧老师指导的“地下停车场自然光综合节能减排系统设计与应用”作品获得了大赛二等奖(国家级);李强林老师指导的“室内景观式多功能空气净化器”作品获得了三等奖。四川省互联网+比赛中,在主赛道上有2项获铜奖。在红色赛道,景江教师指导的“乡村水手”代表学校参加省级互联网+竞赛获得银奖。孔令奇老师指导学生参加四川省测绘大赛取得一等奖的好成绩。

严余松校长带队到建环学院调研指导教育综合改革工作

综合改革启动仪式暨专业改革研讨与培训
![P[~]O}RRUI%I1AC{II$[8[R](../../images/18/10/16/14kid6a88p/kunk_image031.jpg)
《大学化学》课程改革项目化实践教学

开放性实验室

建环学院创新创业实训室
创新创业部分成果(学科竞赛类)
序号 |
项目类别 |
项目名称 |
获得成果 |
完成人 |
指导教师 |
1 |
2016年第三届“创青春”四川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暨第七届高校毕业生创业大赛 |
清流计划 |
银奖 |
谢琳等 |
邱诚 |
2 |
2017年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
绿色建筑的生态外墙设计 |
二等奖 |
颜开宇等 |
赵立 |
3 |
2017年四川省“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 |
拾荒匠 |
铜奖 |
金志廷等 |
邱诚 |
4 |
2017成都市生态环保创新创业大赛 |
室内景观式臭氧净化器 |
优秀奖 |
唐建诚等 |
李强林 |
5 |
第三届四川省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 |
二级电磁波测距导线测量 |
二等奖 |
刘金宇等 |
孔令奇 |
6 |
四川省大学生生物与环境科技创新大赛 |
O-O二甲基-磷酸酯对4种藻类生长的影响 |
二等奖 |
孙磊等 |
景江 |

学生参加比赛及获奖证书

建环学院学生参加四川省“创青春”创新创业银奖

颜开宇等同学荣获第十四届“挑战杯”竞赛二等奖

建环学院学生在四川省大学生测绘技能竞赛中获二等奖

建环学院学生参加“四川大学生香港行活动”

程志巧老师指导学生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获得二等奖(国家级)

建环学院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科技竞赛荣获二等奖(国家级)

景江老师指导学生的“乡村水手”项目获得四川省互联网+银奖
2018年我校面向阿坝州、甘孜州、凉山州(以下简称“三州”)24个深度贫困县已招收培养“环境科学与工程”紧缺专业学生25名,实施免费定向培养班(简称“环境三州定向班”)培养计划,为促人才振兴,全校联动,为全面落实首届深度贫困县三州环境定向班人才培养献计献策。建环学院有信心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各部门及院系通力配合下,将深度贫困县定向培养班的建设工作做出成绩,更好地促进我校与地方人才培养交流与合作,共同推动三州一市深度贫困地区人才培养和脱贫攻坚工作的发展。
学院将继续重视工程基础、强化工程素养和设计能力,全面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继续完善和提高“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创新创业、服务地方”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对学生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

湿地文化环保社科普及基地

为郫都区7个乡镇发放《成都饮用水水源保护科普读本》上万册

饮用水源地水源保护巡讲宣传

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2015-2017连续三年荣获“三下乡优秀团队”荣誉称号
中国共产党成都工业学院第一届党代会召开在即,建环学院全体教师将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做好份内工作,发扬成工人不怕苦、不怕累、努力、团结、奉献的做事文化,不忘初心抓党建,砥砺前行谱新篇,
为
迎接成都工业学院首届党代会和本科教学合格评估专家进校
做足准备
检查。
(建筑与环境工程学院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