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7日,成都工业学院校在“平台聚智,人才强校”的战略下,引进了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张朝生教授,并领衔成都工业学院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这是我校响应十九大对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号召,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又一重要举措。


张朝生教授的授聘仪式由人事处赖芳处长主持,校长严余松致欢迎词并讲话。学校党委副书记王力、副校长郑予捷,组织部、科技处、信息与计算科学系授、外事办、建环系负责人,以及有成都工业学院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团队成员、环境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老师等参加。
授聘仪式上,校长严余松对张朝生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期待在张教授的带领下,良好把握好团队发展方向,做好团队长远发展规划,扎实稳健推进平台建设,促进年轻教师的成长,增强团队成员“造血功能”,带动团队持续进步。对于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平台建设,严校长提出了“目标高远,脚踏实地”的建设性意见,希望团队在正确的方向上积极进取,其研究成果争取占据未来发展的制高点,并为四川的环保科技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随后,严校长向张朝生教授颁发了成都工业学院“客座教授”聘书并合影留念。


随后,张朝生教授分享了自己对于建立高水平团队的思路和创新平台建设与发展的思考。他提出了将团队建设成为在国际国内具有一定知名度的长远目标,将具有领先理念的“智慧环保大数据”作为出发点,希望通过环保大数据团队建设为契机为解决四川环境领域的实际重大问题贡献力量。张教授表示,会珍惜与家乡高校的合作缘分,会抓住环保大数据发展的机遇,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未来的挑战,会竭尽全力为家乡的建设与发展,特别是为家乡的高校成都工业学院的发展贡献最大力量。

张朝生教授本次到访为期一周,并将开展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方案讨论、团队成员谈话、实地考察调研等系列活动。

7日上午,张朝生教授组织团队成员围绕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方案召开了预备会。张教授与团队成员对方案的建设内容、建设目标和解决的实际问题等系列内容展开了热烈交流发言和思想碰撞。张教授被团队老师的热情发言和活跃气氛所感动,他表示将竭尽全力带好这个朝气蓬勃的年轻的团队。



7日下午会议的第二阶段是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研究中心建设方案的研讨会。研讨会由科技处处长张世凭教授主持。研讨会上,研究团队主要成员李强林博士从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基础、建设目标、建设内容、条件保障、困难与挑战等多方面进行了详细的汇报。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研究中心的建设将主要依托建环系,并紧密联合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计算机学院、材料学院、电子信息学院的相关博士专家,建立一个学校直属、科技处归口管理的高起点、高目标、高标准的科研平台。

参会专家刘国教授、颜文勇教授对建设方案进行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同时在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等方面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张朝生教授对校内外的资源整合、前期准备工作表示十分赞赏和满意,并表示将立足于学校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结合平台基础条件,确立具体的研究方向和内容。同时张教授也对平台建设初期如何战胜困难和挑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建议。

研讨会上,张世凭处长指出了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的建设方案契合了学校致力于建设一所特色鲜明的地方高水平应用型高等学校的办学宗旨,契合了我校以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学科群的建设发展规划,环保大数据学科是涵盖于现代服务业的学科建设整体规划之中,学校科技处对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平台寄予厚望,并全力支持团队的建设与发展。
最后,郑予捷副校长对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平台设方案研讨会做了总结发言,她肯定了张教授组建环保大数据团队的初衷和发展规划,赞扬了智慧环保大数据团队与平台契合了国家和我校发展趋势,团队高涨的热情一定能碰出火花,为成都工业学院在团队与平台建设方面独树一面旗帜,做出一个学习的典范。同时,郑校长也对智慧环保大数据研究中心建设方案提出了殷切的希望和建议,并表示学校会不遗余力地支持平台的建设和发展。

会后,张教授参观了国家城市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业废水处理分中心、环境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仿真实验室等,并进行了工作指导。随后参观了学校校史馆和和陈毅纪念馆。





附:张朝生教授是四川内江人,本科和硕士就读于北京大学,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获得博士学位。现任爱尔兰国立大学(戈尔韦)地理与考古学院和瑞安研究所所长,环境与健康国际网络(INEH)主任,并且是国务院侨办专家委员会委员。研究领域涉及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地球化学、环境与健康、空间分析等,在同行评议的期刊上发表了超过120篇论文。
(撰稿:李强林 任亚琦 审稿:吴菊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