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教学 >> 正文
机械工程学院探索自主训练的课外学习新途径
发布时间:2018-11-20     来源: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学院“萤火梦工场”、“课作工坊”自成立以来,已成为学院学生创新思维、手脑并用的重要实践平台,基于平台的学生创新创业和大学生学科竞赛不断取得优异成绩,极大地促进了学生自我学习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

为了进一步推广萤火梦工场的实践经验,机械工程学院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特别强调课内学习+课外自主训练的学习方式,针对学院低年级学生增加课外“萤火梦工场实践专周”,其目的就是使同学们深入理解、认知学科专业,增强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

机械工程学院曾凤、曾波、刘佩森等一批青年教师积极主动承担了此项探索任务,他们通过访谈有丰富项目经验的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沟通,发现学生的兴趣及诉求,同时结合学院的专业特色,经过反复研究和推敲,最终选定集设计、制造和编程控制基础训练为一体的机器人及3D打印两个项目作为专周的主题,并精心开发了专周的教学大纲和实验指导书。

 

  

 

项目由学院青年教师老师和有相应项目经验的学生助理组织实施,安排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实践项目。机器人项目以嵌入式控制技术为依托,利用博创模块化机器人套件,通过追光小车“定向越野”项目、自动寻迹小车项目,引导学生自主设计机械机构,编程控制,并完成相应任务目标。3D打印项目则是利用3D打印技术,让学生自行设计、打印、组装和调试一辆弹性驱动的小车。

 

  

 

萤火梦工场实践专周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重,将学生引进实验室,引进平台,通过老生带新生、项目式、互助式学习形式,采用竞赛及互评模式进行考评。

 

   

 

萤火梦工场实践专周项目式的教学实践形式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锻炼了学生“探究性学习”的能力,使学生更加明确了未来成长发展的方向。

机械工程学院将不断总结自主训练的课外学习经验,探索以课内为主向课内外结合转变的学习方式,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撰稿:曾波 曾凤 审稿:李刚俊)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