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_其他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_其他 >> 正文
关于开展2025年寒假“返家乡”“逐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5-01-03     来源:校团委

各学院团委、宜宾校区团委: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引领青年学子返回家乡参与实践服务家乡建设发展,用实际行动在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中贡献青春力量,学校将组织开展2025年寒假“返家乡”“逐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活动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寒假期间

二、活动对象

郫都和宜宾两校区全体大学生

三、实践内容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学习与实践教育相结合,通过返乡实践,将书本知识与群众实践进一步结合,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锤炼意志品格,磨炼社会化能力,贡献青春智慧,服务家乡建设。

1.政务实践。组织学生深入地方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一线岗位,承担具体工作。注重引导学生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2.企业实践。进一步细化实践岗位挖掘,通过大学生专业方向与企业岗位需求的双向匹配,组织学生参与家乡企业实际工作。鼓励涉农专业学生到合作社、农村企业等参加实践。

3.乡村振兴。动员学生积极参与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在乡镇团委和村团组织的统筹下,参与开展乡村社会治理、公共服务、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实践活动。开展“我为乡村代言”实践活动,讲好乡村振兴故事,助力美丽乡村、文明乡村、善治乡村建设。

4.公益服务。组织学生通过志愿服务等方式,在农村、社区以及青年之家、四点半课堂等基层一线场所,开展扶贫济困、扶弱助残、敬老爱老、生态环保、课业辅导、服务群众等工作,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

5.社区服务。结合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相关工作安排,广泛开展社区实践。动员学生主动向村、社区和青年之家报到,在乡镇团委和村、社区团组织的统筹下,就近就便编入志愿者组织、青年突击队等,通过多渠道力所能及地参与基层治理日常工作。

6.兼职锻炼。结合当地具体情况,组织安排符合条件的学生担任乡镇团委及村、社区团组织等基层团组织的兼职干部,参与相关工作,积极发挥作用。

7.文化宣传。组织学生探究家乡特色文化,用好家乡丰富资源,讲好家乡生动故事,开展多种形式特别是生动活泼的理论宣讲、文化宣传和网络直播等活动,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8.“感恩母校·筑梦成工”招生宣传。学工部招生办公室联合校团委组织开展寒假招生宣传社会实践活动,该专项活动前期已完成队伍组建报名工作。

四、报名方式

(一)“返家乡”官方平台报名

在“创青春”微信公众号底部菜单——社会实践——官方网站,点击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入口,登录个人账号,进入“返家乡”项目, 在“岗位列表中”按分类、区域查看岗位信息,确认选择合适的岗位后,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等待审核和系统提示信息,按信息指示开展后续操作,通过双向选择方式录取。操作步骤参阅报名攻略:https://mp.weixin.qq.com/s/5XRN6jpFAtlGwcXtPuyioQ

(二)“逐梦计划”官方平台报名

登录“逐梦扬帆计划”平台(扫描下方二维码或通过“天府新青年”微信公众号“青年云”服务平台中的“逐梦扬帆计划”板块进入),在线选择意向岗位,填报并提交报名信息,学生和政企单位双向选择成功后,进行寒假实习。

(三)个人自主报到参与

学生也可自主报到,个人利用寒假期间,返回家乡、居住地、生源地等,主动向社区、村委会、群团组织、学校、机关、企业、社会组织等报到,参与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活动。

五、成果总结与积分认定

参与实践的学生于2025年春季学期初(具体时间另行通知)提交成果材料《返家乡、逐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见附件)至各学院志愿服务中队处,各中队负责审核成果材料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并以学院为单位将本学院的成果材料及积分补录表,汇总提交至校团委青志中心处。

通过材料认定的学生,在“返家乡”“逐梦计划”官方平台报名参与的,根据实践天数认定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板块6.0至15个积分。个人自主报到参与的可认定第二课堂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板块1.0个积分。

联系人:袁俊祥 联系电话:028-87992218


附件. 返家乡、逐梦计划社会实践活动总结表

共青团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

2025年1月3日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