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学院团委、宜宾校区团委: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进一步引导和激励大学生增强创新精神,踊跃投身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促进科技自立自强、加快建设科技强国贡献青春力量,学校决定开展202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内选拔赛,现将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活动时间
2025年1月-3月
二、参赛对象
我校2025年6月1日以前在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本专科生。
三、参赛作品类别
参赛作品分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三类。
(一)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
以自然科学论文的形式参赛,作品分类包括机械与控制、信息技术、数理、生命科学、能源化工等,论文不超过8000字,作者限本专科生。
(二)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
分为发展成就、文明文化、美丽中国、民生福祉、中国之治5个组别,也可以按照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6个学科报送社会调查报告,参赛作品不超过15000字。详情可见“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附件5)。
(三)科技发明制作类
科技发明制作类分为A、B两类:A类指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B类指投入较少,且为生产技术或社会生活带来便利的小发明、小制作等。
四、参赛方式
分为个人申报和集体申报,每件作品不超过3名指导教师。
(一)个人申报
申报者必须承担所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的署名作者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 人。
(二)集体申报
凡作者超过3人的项目,或作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团队成员(含负责人)不超过8人。
凡有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科生或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五、作品要求
1.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竞赛终审决赛日期前两年内,既2023年6月之后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2.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含本竞赛主办单位参与举办的其它全国性竞赛的获奖作品)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3.参赛作品涉及下列内容时,须由申报单位提供有关部门的证明材料,否则不予评审:
(1)动植物新品种的发现或培育,须有省级以上农科部门或科研院所开具证明;
(2)对国家保护动植物的研究,须有省级以上林业部门开具证明(证明该项研究的过程中未产生对所研究的动植物繁衍、生长不利的影响);
(3)新药物的研究,须有卫生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鉴定证明;
(4)医疗卫生研究须通过专家鉴定,并最好附上在公开发行的专业性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
(5)涉及燃气用具等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有关用具的研究,须有国家相应行政部门授权机构的认定证明。
六、赛程安排
(一)挖掘培育(2025年1月-2月)
请各学院团委、宜宾校区团委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学生报名参赛,组建学生团队和教师指导团队,挖掘和培育优秀作品,对学生参赛事宜进行指导和咨询,对申报作品及作者进行资格审查,对学生申报作品进行评估,做好初赛的报名工作。
(二)院级初赛(2025年3月3日前)
作品以学生负责人所在学院为归属单位,由各学院、宜宾校区自行组织院级初赛,各学院将报送的作品做好推荐排序,于2025年3月3日前提交作品申报表(附件1-3)、学院汇总表(附件4)、以及作品材料(学术论文、调查报告或科技发明相关材料),电子版通过OA打包发送至校团委袁俊祥处。压缩包统一命名"学院+挑战杯申报",压缩包内每个作品单独一个文件夹,命名"推荐排序序号+作品类别+作品名称+负责人姓名"。学校将根据各学院附件4的推荐排序,择优推选不超过50%的作品参加校级复赛。
(三)校级复赛(2025年3月17日前)
组织专家对学院推选作品进行文本评审,评选出部分二等奖、三等奖和晋级校级决赛作品。
(四)终审决赛(2025年3月27日前)
校级决赛采用"现场路演+答辩"的形式,组织专家进行现场评审,具体时间和地点另行通知,决赛评审校级一等奖和部分二等奖,并确定推荐参加省赛名单。
联系人:袁俊祥028-87992218
附件:
1.2025年“挑战杯”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科技发明制作类)
2.2025年“挑战杯”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自然科学类论文)
3.2025年“挑战杯”成都工业学院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类)
4.2025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都工业学院选拔赛参赛项目汇总表
5.“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哲学社会科学类参赛指引
共青团成都工业学院委员会
2025年1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