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推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重大战略部署,深度挖掘、保护与活化利用区域特色历史文化资源,传承弘扬“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引导广大青年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决定开展第三届“寻访三线印记·赋能双城发展”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现将报送事宜公告如下:
一、活动目的
本次活动旨在组织大学生深入一线,系统调查、记录、研究三线文化资源,留存历史记忆,传承奋斗精神,为区域文化保护与活化利用贡献青年智慧,在实践中上好一堂生动的国情社情和“大思政课”。
二、组织单位
主办单位: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
承办单位: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文旅专委会
三、活动流程
(一)申报要求
各二级学院团委(部门)结合本校大学生暑期三下乡安排,7月7日12:00前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申报书》(附件1)及《社会实践活动项目汇总表》(附件2)电子版命名“学院(部门)+指导教师”发送至邮箱:714017840@qq.com。
(二)时间安排
1.申报阶段(公告即日起):面向全校征集三线建设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团队。
2.审核阶段(7月7日前):汇总整理所有团队申报信息,并经由项目评审委员会对申报项目进行审核,确定项目并公示。
3.启动仪式(7月14日前):集中开展培训和启动仪式。
4.项目实施:(7月15日—8月31日):各实践团队在申报区域开展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
5.总结表彰(9月-10月):组队情况、实践成果、校内外媒体宣传作为评优评先重要参考指标并进行最终表彰。
(三)项目实施
各团队立项以后,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认真开展活动,指导教师负责引导和协助,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开具介绍信并与所选市州党史办进行对接,四川省三线建设文旅智库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实践过程中,各团队应对活动进行有效监控,保留证明信、宣传单、活动照片、文字资料、影像资料等,以备评审时进行核查。
(四)项目评审
社会实践活动结束后,各团队须完成一套项目结项材料,9月12日前将电子版报送至邮箱:714017840@qq.com。纸质版材料报送至3524。
项目结项材料包括: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项申报书》(附件3)
2.《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项目结项汇总表》(附件4)
3.项目成果展示材料(如调研报告、活动纪实等)。
4.新闻宣传汇编材料。
5.项目实施过程照片(清晰、突出主题、1MB以内)。
6.项目实施视频(分辨率不低于720P)。
(五)项目表彰
设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团队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奖”、“优秀组织奖”。
四、调查内容
(一)对立项区域内的三线建设企业基本情况进行全面的文献、档案以及实地调研,形成概述性材料;
(二)对整理出的三线建设项目进行实地调查,在管辖单位许可范围内对项目地水文、地质、建筑形态、现状等数据采集及影像资料录制;
(三)征集所调查三线建设项目的档案和实物,做好登记上报(后续由官方专人对接正式接收并转运);
(四)对三线建设亲历者进行访谈,深入挖掘所调查的三线建设项目的精神文化元素。
五、技术规范(见附件5)
六、成果转化
(一)所有调查结果所有权归四川省三线建设研究会文旅专委会共同所有,立项单位享有成果共同署名权和使用权。
(二)鼓励项目单位或团队将调查成果与指导专家共同署名公开发表篇、出版,注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大学生三线建设文化资源大调查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三)允许项目单位或团队将调查成果用于各类评奖项目申报、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大学生创新大赛等各类比赛、项目申报。
联系人:张老师
联系电话:87992191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5年7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