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助力青年学子树立科学的性健康观念与积极的情感价值观,5月13日下午,经济管理学院与材料与环境工程学院联合举办了“科学谈性说爱,绽放青春风采”专题讲座。此次讲座特别邀请到人文学院副教授陈敏燕担任主讲人,陈老师是四川省性社会学与性教育研究中心核心专家、西南大学心理学院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陈老师凭借前沿且独到的观点、专业且深厚的知识,吸引了110余名学生慕名前来聆听。经管学院党委副书记蒲涛、材环学院党委副书记肖秀婵携两院辅导员姚丹、张驰全程参与,与青年学子一同探索成长密码。


讲座伊始,陈老师以一句轻松诙谐的发问“你想谈恋爱吗?”瞬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她引用国际权威研究数据,指出“亲密关系缺失可能损害健康”“未婚无对象群体抑郁风险显著增高”,这一观点如同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引发了在场学生对情感需求和人际交往的深度思考。随后,她从进化论这一独特视角,深入解析男女差异:男性因狩猎活动演化出更强的目标感和视觉优势,女性因社群维系发展出敏锐的听觉与关系沟通能力。“这可不是简单的性别标签,而是理解两性思维逻辑的科学钥匙。”陈老师着重强调,唯有尊重差异、换位思考,才能构建起健康的情感联结。

当谈及恋爱中的“上头”体验时,陈老师用“多巴胺风暴”这一形象比喻,揭开了激情背后的生物密码——苯乙胺的分泌让热恋中的人忽略对方缺点,甚至陷入“情人眼里出西施”的认知偏差。“但这恰恰是爱情最迷人的危险之处。”她语重心长地提醒学生,要理性认知激素作用机制,避免因“恋爱脑”而陷入情感泥潭。围绕性健康知识体系,陈老师借助“Sexuality五瓣图”模型展开系统阐释:性渴望、亲密关系、性认同、性健康与生殖、性欲表达五大维度环环相扣,而“尊重”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价值核心。一张张直击现实的案例图片、一幕幕校园情感困境的情景还原,让原本晦涩的理论变得生动鲜活,成为了一场可感可知的生命教育。
活动现场氛围热烈非凡,同学们个个全神贯注,时而奋笔疾书记录要点,时而微微点头表示认同。在互动答疑环节,大家更是积极踊跃,纷纷提出自己在情感与性健康方面的困惑,陈老师都一一耐心解答,现场不时爆发出阵阵掌声。这场讲座,不仅是科学知识的盛宴,更是一次健康青春价值观的深度塑造。活动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青春期情感与性健康有了全新且透彻的认知,仿佛在成长的道路上点亮了一盏明灯。
此次讲座是强化在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关键举措,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环。通过本次活动,同学们不仅收获了知识的滋养,更在思想上得到了深刻的启迪,对青春期情感与性健康有了更为全面、透彻的认知。未来,经管学院和材环学院将持续携手开展此类活动,以更加丰富多样、贴近学生需求的形式,引导学生在自我探索与人际互动中稳步前行。我们期待每一位青年学子都能在科学与理性的指引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健康的生活态度,为青春的画卷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个人的成长与发展筑牢坚实基础,为社会的和谐进步贡献青春力量。
(撰稿:姚丹、张驰、刘畅;审稿:房延、胡志华、蒲涛、肖秀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