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工要闻 >> 正文
【喜迎党代会•发展巡礼】夯基蓄势谋发展,砥砺奋进谱新篇——材料工程学院党总支发展巡礼
发布时间:2018-10-11     来源:成工院管理员—宣传部

材料工程学院党政班子齐心协力,以学校的发展改革为契机,以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专业建设为基础,以队伍建设为保障,以产教融合为抓手,以人才培养为目标,紧密围绕学校发展方向布局学院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学院综合改革进程,扎实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全面推进本科教学合格评估工作,有力保障学院各项工作任务高效率、高质量落实。

一.以榜样为感召,实施师德师风标杆工程建设,以德立身,以德言教,以德育德,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学院坚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有关教育法律法规,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院实施师德师风标杆工程建设,将全国师德先进个人成虹教授、四川省师德标兵邱士安教授的先进事迹及所带领教学团队“爱岗、敬业、爱生”的团队建设理念,在学院教师、学生中进行广泛宣讲,以榜样为感召,以标杆带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典型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激励与鞭策全体教师履行岗位职责,发扬奉献精神。在材料工程学院营造了主动对标,自觉赶超的良好氛围,带动学院涌现出以成虹教授为代表的国家、省级、校级师德标兵共四人。

成虹长期扎根教学一线,近四十载硕果累累

二.以“党建+”为引领,促进党建工作创新和品牌培育,营造学院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院党政班子团结协作,坚持将领导班子思想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放在首位,努力打造一支敢担当、善作为、能成事的领导班子,引领和支撑学院发展。

党建+业务工作,不断提升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养和业务素质。学院始终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进行通盘考虑,将两者融会贯通,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同评比,杜绝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两张皮”现象。通过打造《博士党员产学研用,专业导师助推人才培养》和《课堂有思政,学管有专业》等学校党建特色品牌,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政治与业务素质。

党建+社会服务,同心专家团队支强扶弱,指导策划工业强县、文化富区、生态利民。以邱士安院长为核心的学院同心专家团队结合学校优势学科和专业力量,5年来开展了大量服务地方、服务产业、服务贫困群体活动。重点支持帮扶了成都市郫都区、达州市开江县、达州市宣汉县、遂宁市蓬溪县、重庆市大足区等五个区县,开展产业规划和城市规划。完成了开江县工模具产业园区规划;成立了成都工业学院五金工具(开江)研究所及“开江县QPQ重点实验室”;协助遂宁市蓬溪县完成机电工业园规划,招商引资;围绕电动工具产业开展规划设计,为大足区“材料加工中心”和“研发设计中心”建设献计献策;承担了郫都区委统战部号召的五个一“同心示范工程”任务,与成都普瑞斯数控机床公司、四川六零八科技公司、成都客车厂等单位结对共建单位。

2018年中央媒体采访团实地调研学校模具科技馆

党建+团建,青春跟党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学院构建了党总支—团总支—团支部—团小组的4级管理模式,以党员责任岗、党员服务站,青年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了党员在寝室,党员在班级,党员在行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目前,学院在成都市郫都区、眉山市仁寿县、达州市宣汉县凤林乡等地共建立了4个志愿者服务基地,将感恩教育与精准扶贫相结合,开展长期定期的志愿服务实践。并荣获了“百校进眉山优秀团队”。

学院青年志愿者赴宣汉县桥沟村小学支教帮扶

党建+精准扶贫,促进党组织建设与扶贫工作有机融合,实现以党建带扶贫,用扶贫促党建。学院积极响应四川省精准扶贫工作,选派学院副院长、院工会主席罗垂敏到四川省达州市宣汉县渡口土家乡甜竹村开展精准扶贫工作。积极践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助力村支书抓好党建促脱贫,不断夯实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支部服务水平,建立帮扶台帐和开展结对帮扶,确保精准扶贫。学院党总支组织师生党员,利用教育科技扶贫,在当地开设相关讲座与技能培训。目前,甜竹村已实现脱贫任务,新的精准扶贫任务—桥沟村扶贫攻坚正行进在路上。

三.遵循教育规律,强化教学管理,综改成效凸显。

以提高本科教学质量为核心,不断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学院建立并完善了本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逐渐形成领导重视教学、制度规范教学、政策倾斜教学、经费保障教学、管理服务教学、科研促进教学的良好氛围。作为学校首批综改试点单位,2012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首批“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计划”试点建设专业。2017年,“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获批“四川省首批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应用型示范专业”

深化产教融合,致力打造“一专业一团队”,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学院构建紧密对接产业链的协同育人专业群,深化人才培养改革。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构建了面向模具产业的协同创新与实践体系;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打造了成渝汽车后服务产业联盟,成立成渝汽车(虚拟)学院;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搭建了面向电炭产业的产教联盟,组建了面向电炭产业的协同创新平台。通过产教融合,打造“一专业一团队”,学生科创成果丰硕,2013-2017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21项,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35项;2017-2018年度,学生发表论文7篇,获得国家专利6项;2017-2018年度,参加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9项,其中省部级以上奖励21项。依托汽服专业成立的学生汽车创业体验中心荣获“成都市青年创新工作室”光荣称号。

以教风带学风、以榜样树学风,整合学院学风建设力量,积极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使学生呈现出良好的精神风貌。学院突出教风、学风建设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营造浓厚的从严执教、主动学习的学习氛围。学院学生精神风貌良好,荣获学校学生最高荣誉称号“青春榜样”5人次,全校优良学风寝室1个。

学院学生屡获全国类奖项

实施人才提升工程,教师职业能力稳步提高

学院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把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始终作为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保障。颁布了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相关政策与措施,改善师资队伍的数量与结构,提高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

新进教师一对一督导,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学院出台有《材料工程学院新进教师培养制度(老带新制度)》,采取指导教师与新教师一对一传帮带,充分发挥中老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引导青年教师过好教学关与实践关,促进教师之间互学互助良好风气的形成,顺利实现教师队伍质量的全方位提升。

教学质量提升工程,助力职业能力提升。学院开展了优秀教师示范观摩课、教案及课件大赛、综改立项课程说课竞赛、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教学名师讲坛等教学质量提升工程系列活动,学院教师全员参与,有效促进了学院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科研、教研并重,提升科技创新水平。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承担科研、教研项目90多项;在各级各类期刊共发表论文77篇,其中中文核心以上级别论文42篇,有20篇论文被CSSCI、SCI、EI收录;申请专利共83项,其中发明专利23项,授权发明专利18项;主编、参编教材及专著7部。

立德树人固根本,守正创新再出发。材料工程学院全体教师,将始终不忘初心,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始终争先创优,弘扬改革再出发的创新精神;始终积极向上,保持锐意进取的昂扬状态,继续书写好学院科学发展的“材料之笔”。

(撰写:史春琳;审核:冯瑛)




热点新闻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