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处、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教材处、财政部科教司教育一处、国开行评审二局三处、国家发改委宏观院社会所战略室、省发改委社会处、省教育厅职成处、省财政厅教科文处领导一行12人来校调研指导工作。调研组一行先后参观了学校校史馆、陈毅纪念园、模具科技馆、国家产教融合项目、成工富创智能制造实训基地等。随后在行政楼一会议室召开了座谈会,学校党委书记李劲松、校长严余松、副校长陈传伟、副校长成和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本次调研座谈会。会议由陈传伟副校长主持。

座谈会上,李劲松书记代表学校对国家产教融合调研组一行莅临我校表示热烈欢迎,对调研组关心支持学校发展表示衷心感谢。李书记讲到,我校自1913年创办以来一直秉承“实业救国”的建校宗旨,不间断的为国家、地方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李书记指出,近年来学校更加专注于传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和四川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需求,重点建设以支撑“先进制造业”、“电子信息”等传统支柱行业转型升级和推动新兴先导性服务业发展为目标的学科群,坚持产学研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应用型人才。此外,李书记还着重介绍了学校在四川省教育厅和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共同支持下立足应用型本科建设取得的成绩,在不断探索建立产教融合新机制体制的同时,更好地服务我省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和现代服务业。希望各位领导一如既往地关心、指导和帮助成都工业学院的发展。
严余松校长以“探索多元合作机制,搭建产教融合平台,推进协同育人落地,共绘转型发展蓝图”为主题汇报了学校产教融合推进情况。严校长指出,近年来学校积极响应国家和省委、省政府号召,主动融入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紧紧围绕“中国制造 2025 四川行动计划”、成渝经济区和天府新区等区域重大战略任务,改革教育供给侧结构,创新教育供给,对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促进专业链与产业链、价值链有机结合。学校在“根植地方,魂在应用,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办学思路的指引下,从依靠顶层设计建立学校产教融合机制体制,改革实践形成“产教五融合”应用型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合作搭建服务地方产业转型升级的创新平台,探索、创新“厅委共建”产教深度融合工作体系,破除长期制约产教深度融合的体制机制等8个方面深度推进校企合作和产教融合。严校长认为,目前学校在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过程中面临缺乏长效运行机制、资源分配及政策导向存在偏差、企业合作深度不够等困境,并据此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推进落实产教融合的意见和建议。
随后参会人员就应用型高校产教融合发展政策及我校产教融合项目相关工作进行深入交流。省发改委社会处处长沈万强表示,成都工业学院在产教融合方面有深入的探索与思考,同时也为相关政策制定提出了切实的建议。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提升,学校要坚持应用型大方向,强优势,抓特色,做实工作、及时总结,将改革实践中走出的成功路径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成四川样本、形成全国影响。教育部职成教司教学教材处副处长刘俊强调,此次调研目的是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国办2017〔95〕号)精神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试点建设,细化政策实施方案,学校在探索与改革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需多部门共同协商解决,做好应用型专业建设。国开行评审二局三处经理苌景洲表示,产教融合项目是国开行提供融资支持的重点领域,项目设计、融资主体打造、商业运作模式三方面是考虑重点,成工富创作为产学研用综合体则为其支持模式提供了成熟案例。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处徐梦阳就学校目前围绕产教融合建设双师双能师资队伍进行深入探讨。
在充分的交流座谈后,国家发改委社会司人力资源处副处长徐辉从三个方面进行总结。第一,应用型本科高校建设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培养符合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知识、技能、创新”型人才。应用型本科产教融合项目要形成可持续良性循环,需要学校明确方向,统一思想,强化使命担当,科学合理地运用好与企业合作多种渠道。希望成都工业学院举应用型本科建设旗帜,走服务地方发展之路,向地方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迈进;第二,地方高校要紧扣产教融合内核,坚持内涵式发展,聚焦产业需求融入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全过程;第三,学校要在进一步深化方面下足功夫,为服务产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此次调研之后,将出台相关细则逐步消除与企业合作障碍,今后也将在产教融合和平台搭建上全力支持学校。希望学校将产教融合作为全面整体综合改革,作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宗旨,以企业需求推动学校科研全面进步。
会议最后,陈传伟校长衷心感谢国家部门联合莅临我校调研指导工作,并深受鼓舞。今后,学校将把示范校功能全面化、工作落地化,不断推进产教融合工作在我校具体实践。

(撰稿:景雪娇;审稿:王凌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