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工要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成工要闻 >> 正文
行走的课堂——打造实践育人阵地,推进共青团工作改革
发布时间:2018-01-17     来源:校团委

“我问小女孩喜欢读书吗?她毫不犹豫地就说了喜欢,越是深入到贫困的地方,我越是感受到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道路。”

——周杨瀚

周杨瀚同学是电气工程学院2017年暑期“三下乡”精准扶贫社会实践团队——“助梦先锋”大学生服务队队长,在今年7月对宣汉县渡口土家族乡甜竹村的社会实践中,他亲身接触到了以往只能在新闻中看到的场景。几天下来,他深切体会到:扶贫攻坚,道路还很长远,任务还很艰巨!

“在这工作的一个半月中,我体验到了不一样的生活,跟着社区民警外出进行信息采集工作、开展安全教育工作,还协助他们处理了一起盗窃事故,在过程当中,他们教会了我工作要一丝不苟,面对责任要用于承担。”

——敖天鹏

2015级物联网工程专业的敖天鹏同学,暑假期间利用逐梦计划的机会在宜宾市翠屏公安分局东城派出所参加工作实践,他说:这次暑期实践很有意义,我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东西,让我看清了自身的不足,为将来适应社会提前做好准备。

这些同学来自成都工业学院各个学院,这就是成都工业学院校团委的“行走的课堂”。不同的是,这个课堂不是在教室中,不是在校园内,而是在广阔天地里。2017年暑假,像这样的课堂还有几十个,用这种方式“上课”的同学还有400多名,不仅有以学院为单位组建的团队,还有以团支部为单位组建的团队,更有同学们自发组织的团队,深入到成都市周边县区、西部偏远山区、红色革命基地等地方,这个“课堂”叫社会实践。2017年学校启动了共青团改革,其中打造实践育人阵地,强化实践育人功能是重要举措之一。这一年校团委首次面向全校学生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申报,引导同学们关注国情社情民情,以不同形式的实践主题,把书本中的知识落到行动中,把思想理论修养践行到实际中。在实践的主题方面校团委也精心设计,最终确立“青春建功新时代”、“深入助力精准扶贫”、“重温红色历史,点燃革命信仰”、“保护生态发展”、“弘扬传统文化,发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书香文化进农村”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把课堂搬到了广阔的社会中,把学校和社会的育人功能结合起来,实现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

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2017年暑假,建环系的同学们到眉山市松江镇,利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帮助永寿镇政府完成了向阳村部分农村房屋的勘测工作。他们分别从房屋的构造尺寸、防水、保温、房屋材料等方面进行实地测量,探究房屋的节能环保状况,为当地政府提供了节能采光等问题的专业建议。把同学们在书本中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实践中,更加激发了他们专业学习的热情。

坚定理想信念,信仰引领担当

“当车缓缓驶入全国青少年井冈山革命传统教育基地,‘让信仰点亮人生’的红色标语映入眼帘,对革命先辈的敬畏之情从未如此庄严肃穆,对信仰的坚持从未如此坚定!”电气工程学院的滕彩雯同学跟随成都工业学院2017年暑期学生党建团建社会实践培训班来到井冈山红色革命圣地,开展为期5天的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在感同身受中感悟红色革命精神的精髓,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坚毅品格,她说:“经过几天的学习,他明白了作为当代大学生要牢记历史使命,把革命的优良传统和实际的学习工作结合起来,不断提高自身的党性修养,积极投身祖国伟大事业的建设中来,把我党的优良传统传承下去。”这就是实践课堂的力量,它让同学们在亲身实践中把思想落地,把觉悟提高,在社会实践中涵养国家情怀。

服务地方,收获成长

书香篇

电子工程学院的风信子实践团队,来到郫都区花园镇七里香村开展书香郫都,推动移风易俗活动。通过朗诵比赛、读书分享、趣味川普等活动,为当地学生和村民带来浓浓的书香文化,把书本带出校园,带到乡间,让学习扎根每个人心中,成为一种内化的文学修养。团队中的每个成员根据自己身的特长,分工开展工作,短短一周时间,他们俨然成了小老师。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今天,他们带着心中的课本,行走在属于自己的道路上。

民艺篇

经济与管理学院的社会实践团队来到西昌,在彝族精湛的漆器制作中感受民间手工艺品的精美,传统技艺的震撼。邓林同学感悟颇多:“当我看到彝族漆器之时,我却觉得漆器之美犹如洛神。其做工之精细,其漆画之精美,让人赞叹。两天的彝族漆器调研历程使我明白了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所拥有的文化底蕴。漆器是彝族文化瑰宝,她绝不会在各种文化冲击之下被淘汰,她不需要人们去刻意保护她。我们所需要做的,仅仅是将她的存在告知世人。让世人知道,在中国四川一个偏远的地区,有着漆器这一文化瑰宝的存在。”

历练篇

“这条路,走的人很多。不论身在何处,只要是向着本心的方向走,途径的风景都是值得回顾的。”同学们自发组织的一支社会实践团队来到金堂的金箱村,给那里的留守儿童带去关爱,给村民们带去安全知识。一路上的体力拉练,让他们少了份娇气,多了份坚强;少了份依赖,多了份自强;少了份怨天尤人,多了份勇往直前;同时,也懂得了自制、自爱、自理和自强。他们说:“青春的光阴留给我们更多的是奋进的号角和激昂的乐谱,在实践的道路上,我们不是孩子,我们在锻炼、在成长,跌跌撞撞、且歌且行,我们累并快乐着!”通过这次社会实践,他们为留守儿童带去了心灵的慰藉,带去了青春的气息,带去了成长的希望,同时,他们也明白了:一个人可以走的很快,但是,一群人可以走的很远!

扶贫篇

在扶贫攻坚的道路上,只有当你亲眼看到贫穷的样子,你才知道路还有多远!在我校“大手牵小手,幸福一起走”的助力精准扶贫活动中,通过一对一的志愿帮扶,让来自大山的孩子看到了外面的精彩世界,让他们有了读书的动力,让他们感受到了来自社会的关爱,让他们多了一份继续读书的希望。同时,我校学子心灵受到触动,原来在他们天天衣食无忧,满脑子名牌的今天,还有这样一个为数不小的群体,在为生活而忧愁,在为生存而忧心。活动结束后,他们中的不少人卸载了电脑中的游戏,潜心学习;他们省下了每个月的零花钱,给山区的小孩买了书籍;他们改变了之前暑假同学聚会的计划,到山区做了义务支教;……他们在实践中慢慢改变着!

实践浇灌成长,心怀家国,不忘使命担当。在广阔的田野间、在偏远的山村里、在历史的遗迹中、在企业的车间里,一个个实践故事在演绎,行走的课堂在继续。通过改革促发展,今年我校的社会实践育人工作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获团中央授予的2017年全国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千校千项”最具影响力好项目一个,下乡情怀好日记3篇,以及成都市大中专学生“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称号。2018校团委将继续推进改革,打造这社会实践这一重要育人阵地,继续我们知行合一的探索,将服务学生成长成才落到实处,让更多的成工学子在社会实践这一“行走的课堂”中明使命、立担当、树本领、长才干,将自身的成长融入到祖国发展的洪流之中!

(撰稿:乔少平 审稿:朱薇薇)




热点新闻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