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科研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正文
“四川方言与巴蜀历史文化”讲座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5-06-04     来源:人文与设计学院

6月4日下午,一场以“四川方言与巴蜀历史文化”为主题的学术讲座在零号楼012教室成功举行。本次讲座为人文与设计学院(晏济元书院)举办的济元文化艺术讲座系列讲座,由巴蜀书社学术文化出版中心副主任、副编审且志宇博士担任主讲嘉宾,深入分析了四川方言的丰富内涵及其与巴蜀历史文化的紧密联系。

/Users/zhengli/Library/Containers/com.kingsoft.wpsoffice.mac/Data/tmp/picturecompress_20250604220014/output_1.jpgoutput_1

且志宇从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方言现象和案例展开讲述,引出本次讲座主题,拉近与师生的距离,唤起听众对方言的浓厚兴趣。他系统梳理了四川方言典籍的里程碑著作。扬雄的《方言》是中国古代语言学史上第一部专门研究方言的著作,被誉为“悬之日月不刊之书”。李实的《蜀语》,作为现存第一部四川方言辞典,其开创性意义不言而喻。

在方言地名部分,且志宇通过“猫猫庙”和“黄瓜寺”两个生动故事,展示了四川方言在地名中的历史记忆和深厚积淀,让师生直观感受到方言是文化的载体。在方言绰号部分,他讲述了“巴壁虎” 如何从指代壁虎,延伸为刘湘的别称,背后涉及防区、方言发音等多重因素。而“廖壳子”这一绰号则源于四川方言中的“冲壳子”,意为吹牛、说谎,展现四川方言的幽默感。在方言故事环节,他通过“解手”和“宝器”两个经典故事,反映了四川方言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融合,揭示了方言在文化传承中的纽带作用,让师生领略到四川方言的独特魅力。

讲座还深入分析了方言文学。从李白《蜀道难》开篇的 “噫吁嚱”,到杜甫笔下的“不上船”,都是四川方言在文学创作中的生动体现。此外,且志宇还介绍了叶伯和、康白情诗里的方言词汇以及民国时期成都街头充满讽刺意味的方言对联,均彰显了四川方言在文学艺术领域的独特价值和文化底蕴。

讲座尾声,且志宇邀请师生分享家乡有趣的方言故事,引发热烈回应。整场讲座内容丰富、深入浅出,既有学术的深度,又兼具趣味性,师生对方言保护与地域文化传承的关注与热爱。现场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对方言如何承载巴蜀的集体记忆、社会变迁与文化基因有了更深地认识和感悟。

(撰稿:郑莉;审稿:李曦、周琦)





郫都校区

成都市郫都区中信大道
二段1号
611730

宜宾校区

宜宾市临港经济技术开发区大学路三段9号
644000

   Copyright © 成都工业学院 [网站维护] 蜀ICP备14006496号-1 川公网安备 5101060200050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