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晚,宜宾校区成功举办了《创新:无尽的前沿》Ⅳ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特邀西南交通大学王浩与孔苓吉两位博士分享在Nature和Cell大子刊发表学术论文的经验。此次讲座由宜宾校区副主任江书勇主持,学校副校长张祖涛、宜宾校区相关领导以及百余名师生参加会议。
王浩博士以“无人机共生能源系统”研究为例,详解其发表于《Nature Reviews Electrical Engineering》的封面论文历程。他从庄周哲学“万物共生”中汲取灵感,提出仿生能源设计理论,通过242天、5轮投稿、4轮修改,最终实现低空无人机能源自主技术的理论突破。研究入选期刊封面及精选文章,获国际同行高度评价。

孔苓吉博士则分享了在Cell姊妹刊《Device》发表“面向人机交互的AI辅助可穿戴电子设备”论文的攻坚过程。他通过三次选题迭代,将初稿32000字凝练为8000字精华,突出“人-机-物-景智能互联”主线,经历3次拒稿、4轮修改,在主编提出的651处精细化修订建议下,孔苓吉博士完成了从技术总结到学术前沿的升华。

两位博士结合实战经验提炼出发表高水平论文的四大核心要素:一是选题创新,立足真实问题;二是跨界融合,融合仿生学与工程技术、贯通AI算法与电子传感,彰显多学科交叉优势;三是团队协作,依托科研团队力量,通过分工合作撰写,团队多位博士高效协作突破高水平论文撰写难题;四是表达精准,撰写顶刊论文需实现克制精准的语言表达、逻辑自洽的图表叙事、直面审稿的深度回应。

张祖涛在总结中讲到,《创新:无尽的前沿》系列讲座是为校区青年教师提升科研能力搭建的重要平台,前期已陆续举办了学科竞赛、创新教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报等系列专题,后续还将持续打造,助力学科交叉融合,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整体提升,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撰稿:刁凯、袁乙平;审稿:朱薇薇、江书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