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与计算科学系直属党支部现有正式教师党员15人,学生党员5人。设有党员服务站1个、学生党员责任岗4个。近年来,在学校党委和学院党总支的正确领导下,一直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系教师齐心协力,努力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在学校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一、 重视系部党建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信息与计算科学系领导班子积极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遵循高等教育办学规律和教学规律,围绕学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为,引领广大师生员工,认真落实学校统一部署和要求,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水平。
(一) 加强学习,强化思想教育,提升管理能力
信科系党政领导班子积极开展干部管理自主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领导能力和管理水平。系直属党支部按照学校统一安排,组织部门全体教师结合工作实际认真开展政治学习,积极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着力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和文化建设,提高教师们的思想觉悟和政治站位。
(二) 加强建设,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执行力
信科系直属党支部在党员中认真实施“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方案,坚持深化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围绕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目标,努力探索新形势下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党建目标责任制度,规范党建常规工作,积极开展各项活动,以活动凝聚人心,不断提高党员的工作热情,增强组织凝聚力。积极发挥党建工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辐射带动作用,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干部在学生管理和服务等各项工作中的引领作用,确保学校各项制度落实到位。
(三) 加强示范,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提升专业能力
信科系直属党支部教师党员在教学、科研、竞赛等方面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在认真办好新专业的同时,加强科学研究,以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党员老师们积极参与以数学建模竞赛为代表的学科竞赛的培训工作。每年从五月份开始校内选拔工作,到暑假集中培训,寒假期间要组织开展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培训。为保证竞赛能取得优异的成绩,年轻的党员老师作为骨干培训教师二十年如一日带头为学生免费培训,牺牲了自己的假期和休息时间。辛勤的工作和无私的奉献换来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本科组3个全国一等奖,这是学校首次获得本科组的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升本后学校数学建模工作新的突破;2018年4月该系教师指导的学生再获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
2017年严志清老师指导学生参加“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项目“乐萌乡居”获四川省铜奖;
2018年4月严志清、李一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正大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市场调查与分析大赛(主办单位:教育部高校统计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全国总决赛”,项目《大学生食用方便面情况调查研究报告》获全国二等奖。
二、 狠抓课程建设,办特色专业,培养新时代应用型人才
(一) 紧跟时代步伐,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培养应用型统计人才
在大数据时代下,通过走访兄弟院校、深入调研企业,了解现代企业对统计专业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的要求。成立了由高校、企业、行业或产业专家组成的“应用统计学”专业顾问委员会,邀请统计专家指导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多次召开应用统计学人才培养方案审订会,对人才培养的目标、任务、要求、理论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以及知识能力素质拓展图等进行认真审订,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同时,组建跨学科、跨专业、跨学校的教学、科研团队,培养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统计人才,使应用统计学专业人才培养较深地融入地方经济的产业链中。
(二)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程内容,更好地服务地人才培养
为适应学校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切实对接专业,高等数学教研室构建了各专业大类的数学课程教学体系,根据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生源的实际情况,以“规范与特色并举,理论与实践并重,第一与第二课堂并行”为课程建设指导思想,按“知识引入生活化,概念阐述本质化,知识展开简明化,知识应用多元化”优化教学内容,将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融入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加强四川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并积极开展基于精品在线开放课程的“混合式教学”改革。同时通过精简赛题、挖掘专业应用案例等途径,开发了综合性应用性实验,丰富了数学实践教学资源,有力地推动了课程教学改革,保障提升了基础课教学质量。
(三) 深化教学改革,课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
“高等数学”(本科)课程经过多年的建设,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录制了近800分钟的教学视频,于2017年被评为“四川省第二批高等学校省级(本科)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6年,“新建本科院校数学课程改革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成都工业学院首届教学成果二等奖”。
课程组积极开展校综合改革项目(A类)——“以应用为导向,以学生为本的高等数学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的研究,以及“应用型工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三、 积极参与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
近3年,围绕大数据应用研究、统计与应用数学研究等领域,主持了来自四川省科技厅、省教育厅、省统计局、成都市统计局、成都市科协等单位的10余项省厅级以上科研课题,建有“工业大数据研究中心”校级研究平台。积极参与成都市第二次、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通过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为政府工作建言献策。积极组织学生参与相关课题的研究,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与素质。同时,依托课题,开展创新创业教育,逐步形成“教学促进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良性循环。
四、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
强化“双创”教育,搭建“双创”平台。成立了“双创”指导教师团队,设立“BD(BigData)创梦空间”,将“双创”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强化了“双创”教育开展,“双创”活动取得较好成效。已指导省级以上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8项,其中国家级创新创业计划项目2项。2017年,学生在四川省“互联网+”大赛中获铜奖。
双创项目大多为教师科研项目的子课题,科学研究与学科建设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营养。
(信息与计算机科学系供稿)